[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截流方法及其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8479.9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0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钮新强;徐唐锦;翁永红;漆祖芳;李蘅;饶志文;余永志;范五一;熊焰;郭鸿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0;E02B3/16;E02B3/12;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截流 方法 及其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截流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汛末或枯水期前期,进行一期防渗墙施工平台预进占;步骤二:一期防渗墙施工平台堤头对一期防渗墙施工平台预进占端头进行防冲保护;步骤三:开始一期防渗墙施工,一期防渗墙施工平台下游侧堰体尾随填筑施工;步骤四:待河道流量为枯水期较枯流量时,进行二期防渗墙施工平台进占合龙、截断河床;步骤五:二期防渗墙施工平台进占合龙截断河床后,开始二期防渗墙施工,二期防渗墙施工平台下游侧堰体尾随填筑施工;步骤六:一期防渗墙施工平台、二期防渗墙施工平台全部进占后,河道截流完成。本发明具有降低截流难度,节省工程投资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河道截流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截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河道截流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利用防渗墙施工平台兼作截流戗堤的截流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河道截流方法采用的河道截流布置结构。本发明适用于施工围堰布置有防渗墙施工平台的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1、截流的定义
在河道上修筑围堰过程中,截断河道水流而迫使河水改道从已建的导流泄水建筑物或预留通道宣泄至下游,称为截流。截流方式可归纳为戗堤法截流和无戗堤截流两种。戗堤法截流即直接在河道流水抛筑戗堤截流,主要有立堵、平堵及混合截流;无戗堤法截流即采用不修筑戗堤的方法将河道水流截断,主要有建闸截流、定向爆破、浮运结构截流等。立堵截流是指利用自卸汽车配合推土机等机械设备,由河床一岸向另一岸,或由两岸向河床中间抛投各种物料形成戗堤,逐步进占束窄过水口门,直接合龙截断水流。平堵截流是指沿戗堤轴线,在龙口处设置浮桥或栈桥,或利用跨河设备,如揽机等,沿龙口全线均匀地抛筑戗堤,逐层上升,直至戗堤最后露出水面,河床截流。
随着大型装载、运输机械的应用以及立堵截流理论和截流技术的发展,通常选择戗堤法立堵截流,即将截流材料从两岸或一岸向河床抛投进占,逐渐束窄河床直至河道全部断流,如图1所示。
截流戗堤一般为围堰堰体的一部分,根据戗堤数量和布置,又可分为单戗堤、双戗堤和多戗堤。单戗堤通常布置在上游围堰背水侧,双戗堤和多戗堤通常布置在上、下游围堰内。截流戗堤典型布置如图4所示。
国内外典型水利水电工程截流方案特性如表1所示。
表1国内外典型水利水电工程截流方案特性表
主要数据来源:
(1)高黛安,蒋乃明.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设计[J],中国三峡建设,1996(5):6-10.
(2)郭鼎鸣.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J],水力发电,1981(4):6-14.
(3)高黛安.廖沪光.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截流设计与实施分析[J],人民长江,1989(1):8-13.
(4)H.B.拉金,熊杰.古比雪夫水电站的工地上伏尔加河的截流工程[J],人民长江,1956(6):39-42.
(5)李先镇.伊泰普水电站的截流工程[J],中国三峡建设,1996(5):29-31.
注:平抛垫底即河床有深厚的易冲刷的覆盖层时,为避免冲刷,对龙口部位平抛护底,护底常采用大块石,也可采用柔性材料(如柴排等)或先抛砂卵石料过渡,其上再压以大块石;浮桥平堵即在龙口处设置浮桥,沿龙口全线均匀地抛筑戗堤,逐层上升,直至戗堤最后露出水面,河床截流;平立堵结合即对于软基河床,单纯立堵易造成河床冲刷,往往采用先平抛护底,再立堵合龙的方案。
2、常规江河截流的特点
对于河床覆盖层深厚、防渗墙深、围堰工程量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一个枯水期内完成围堰及防渗墙施工工期紧;一般而言,河道截流属于背水一战,截流施工强度高、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投资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8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