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零件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9950.6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修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圳兴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7/00 | 分类号: | C23F17/00;C25D11/16;C23F1/36;C23G1/12;C23F1/08;C23G3/00;B08B7/00;B08B1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46 | 代理人: | 刘广新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零件 压铸 铝合金 表面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零件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创新性的引入渗透盘,并配合上助渗球,基于间断性磁场作用,迫使助渗球上下迁移对压铸铝合金形成高频冲击,一方面通过引起共振来促使压铸铝合金表面的残余氧化皮剥落,并挤压碱蚀液或者脱脂剂向压铸铝合金内渗透,另一方面在直接接触到压铸铝合金后,会触发其释放出内部预设的助渗环,助渗环上的作用弧块在溶解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既可以通过气体挤压液体辅助向压铸铝合金内渗透,同时利用气体形成的气泡炸裂冲击力,可以使得氧化皮和油脂高效剥落,从而提高碱蚀和脱脂效果,极大的提高压铸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效果及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零件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
其中汽车零件内大多数为铝合金压铸件,铝合金压铸件因质量轻、机械强度好、导电导热性好、压铸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电机、通讯等领域,但是,铝合金压铸件具有固有的或不可避免的铸造缺陷,如易产生气孔、砂眼等,这会破坏压铸件的表面质量,造成良品率低,不利于其后续加工,因此,需要对铝合金压铸件进行一些表面处理,对铝及其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产生的氧化膜具有装饰效果、防护性能和特殊功能,可以改善铝及其合金导电、导热、耐磨、耐腐蚀以及光学性能等。
但是现有的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不仅工艺上较为繁琐,尤其是在碱蚀和脱脂的工艺中,往往采用大量溶液浸蚀的方式,不仅提高处理成本,同时效率较低还容易由于后续大量溶液处理困难而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针对具有气孔、砂眼的压铸铝合金,传统的处理工艺效果较差,内部很难覆盖到,从而导致压铸铝合金的表面处理质量较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件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可以通过创新性的引入渗透盘,并配合上助渗球,基于间断性磁场作用,迫使助渗球上下迁移对压铸铝合金形成高频冲击,一方面通过引起共振来促使压铸铝合金表面的残余氧化皮剥落,并挤压碱蚀液或者脱脂剂向压铸铝合金内渗透,另一方面在直接接触到压铸铝合金后,会触发其释放出内部预设的助渗环,助渗环上的作用弧块在溶解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既可以通过气体挤压液体辅助向压铸铝合金内渗透,同时利用气体形成的气泡炸裂冲击力,可以使得氧化皮和油脂高效剥落,从而提高碱蚀和脱脂效果,极大的提高压铸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效果及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零件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高压水喷射到压铸铝合金表面,将表面附着的污垢去除,然后晾干并进行打磨;
S2、对压铸铝合金进行抛丸处理,脱去压铸件表面氧化皮,抛丸结束后,用超声设备对其进行超声清洗;
S3、将压铸铝合金安装至渗透盘内,通过助渗球辅助进行碱蚀处理,碱蚀处理结束后,将碱蚀液替换为脱脂剂对压铸铝合金进行脱脂处理;
S4、将压铸铝合金放入电解池内电解10-15min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在压铸铝合金的表面形成氧化膜层;
S5、取出压铸铝合金采用流动水水洗3-5遍,每遍不少于10s,洗净后80-85℃下烘干8min-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圳兴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圳兴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9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