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径差分涡流传感器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0150.6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4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明;戴永红;吴晓瑜;沈淮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径差分 涡流 传感器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一种可变径差分涡流传感器检测方法及其装置,用于金属管道(1)的无损检测,通过引线(11)连接于检测仪器(12),包括弹性变形支撑架(2)和涡流检测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变形支撑架(2)设置为可膨胀收缩的柱体结构,涡流检测线圈(3)缠绕于弹性变形支撑架(2)的柱体形外表面上;其中,涡流检测线圈(3)设置为弹性可拉伸的柔性导线(31)绕制而成的一对差分内穿过式涡流传感器线圈。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形状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管在涡流检测中,无法一次性有效检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金属管道的涡流检测的传感器装置和检测方法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径差分涡流传感器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各种在役金属管道的应用五花八门。尤其如核电、电力、石化、特种设备等领域的热交换器管道,其安全性要求受到重点关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都必须进行无损检测排查安全隐患。对于大多数薄壁、有色金属管,采用涡流法对其不连续性进行检测,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涡流法无需耦合剂,且效率高,灵敏度也高。
但在现实当中,有些管道在设计、安装时,需要有一定的弯曲和扩型,造成截面形变。因此,对于常规涡流采用的内外穿过式、差动探头(或外部检测专用的扇形探头等),在管道变截面处,就不能进行有效检测。一般情况下,必须更换相应尺寸、规格的探头(传感器),致使在工程中的操作应用方便性受到影响。而如果使用阵列涡流传感器制作柔性探头,成本高,使用也并不尽理想。
针对以上缺点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变径涡流检测传感器检测方法及装置,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变径差分涡流传感器检测装置,用于金属管道(1)的无损检测,通过引线(11)连接于检测仪器(12),包括弹性变形支撑架(2)和涡流检测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变形支撑架(2)设置为可膨胀收缩的柱体结构,涡流检测线圈(3)缠绕于弹性变形支撑架(2)的柱体形外表面上;其中,涡流检测线圈(3)设置为弹性可拉伸的柔性导线(31)绕制而成的一对差分内穿过式涡流传感器线圈。
以及,所述的柔性导线(31)设置为外部具有弹性柔层(311)包裹的纳米导电粉末(312)。
以及,弹性变形支撑架(2)设置为柔性软磁层(21)内包裹可变形填充层(22),所述的可变形填充层(22)设置为液体、海绵或气囊的一种。弹性变形支撑架(2)还设置有附着于柔性软磁层(21)表面的纳米永磁体颗粒层(23)。
一种可变径差分涡流传感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变形支撑架(2)和涡流检测线圈(3)配套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大小的相同形体结构体内外套接而成。
其中,还包括选择不同大小的涡流检测线圈(3)作为检测结果的选择开关。弹性变形支撑架(2)的拉伸弹性变形具有极限性,以及涡流检测线圈(3)的拉伸也同样具有极限,将弹性变形支撑架(2)的膨胀体积范围值设计在弹性变形支撑架(2)和涡流检测线圈(3)的弹性拉伸极限值范围内,还具有多层不同大小的体积和线圈直径进行选择,即可实现检测装置适应更多不同管径的金属管道的检测。
可变形填充层(22)设置为气囊式结构时,还可以设置有气压调节装置(5),通过气管(51) 增加或减少气体调节气囊式可变形填充层(22)的膨胀和收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大小的相同形体结构体气囊式可变形填充层(22)内外套接时,每层气囊具有单独的调节气压的气管(51),单独调节每一层可变形填充层(22)的体积。
另一种结构方式,两层以上套接的弹性变形支撑架(2)与设置于最外层弹性变形支撑架(2)上的一对涡流检测线圈(3)配套结构设置。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可变径差分涡流传感器检测方法,使用以上所述的检测传感器装置,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