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列车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8820.9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7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童磊;华路捷;张骄;霍苗苗;刘畅;周成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4/48 | 分类号: | H04W4/4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新雷 |
地址: | 10220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列车 通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列车通讯系统,包括设置在主车与主车的主车载主机连接的主车载Mesh部件以及设置在从车与从车的从车载主机的从车载Mesh部件,其中,主车载Mesh部件、从车载Mesh部件、主车载主机、从车载主机自动无线组网。通过设置主车载Mesh部件、从车载Mesh部件,与主车载主机、从车载主机自动无线组网,以无线的形式接入车载网络,列车前期设计无需考虑车载设备的走线,节约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后续车载设备的加装、退出具有极大的便利性,车载终端设备仅需简单配置即可接入车载网络并形成自组网,能够根据综合决策平台的需求任意进行车载设备的加装,从而提升智能列车系统对信息获取的能力,整体系统更加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系统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列车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列车由于运载量大的特点,使用量非常巨大。一般一列火车的车厢可以从5、6节到上百节不止。而在列车使用中,基于运载的需要,可能需要进行不断的编组。
现有普遍车载组网方案需要在前期设计时综合考虑车内线缆的走线路径、位置,需要与各车载终端设备进行协调,工作量巨大,且设计结束后难以进行更改,如果后续新接入车载设备,需要重新考虑走线,列车拆装、维护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巨大。
目前,常用的提供给列车用户使用的Wi-Fi4技术普遍存在信号弱,速率低的特点,并且使用最多的2.4GHz频段为免授权频段中综合传播能力最强、速率相对较高的频段,车厢内通常存在大量无线设备,干扰非常强,并且Wi-Fi4协议不支持MU-MIMO,对多用户支持较差。此外提供给乘客使用的Wi-Fi网络使用人数较多,高峰时段同时接入人数较多,无线信道阻塞严重,无法提供车载终端设备使用;车载设备安装于列车内部侧顶通道内部,列车侧顶门为金属材质,对无线信号屏蔽严重,车载终端设备难以接入车厢内部Wi-Fi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列车通信系统,以无线的形式接入车载网络,列车前期设计无需考虑车载设备的走线,节约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后续车载设备的加装、退出具有极大的便利性,车载终端设备仅需简单配置即可接入车载网络并形成自组网,能够根据综合决策平台的需求任意进行车载设备的加装,从而提升智能列车系统对信息获取的能力,整体系统更加智能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列车通讯系统,包括设置在主车与所述主车的主车载主机连接的主车载Mesh部件以及设置在从车与所述从车的从车载主机的从车载Mesh部件,其中,所述主车载Mesh部件、所述从车载Mesh部件、所述主车载主机、所述从车载主机自动无线组网。
其中,所述主车载Mesh部件设置在所述主车的内顶部通道位置处,所述从车载Mesh部件设置在所述从车的内顶部通道位置处。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车载Mesh部件、所述从车载Mesh部件的外置天线。
其中,所述外置天线指向所述主车或所述从车的通道两端。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车或所述从车的天线外置的系统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主车载主机与所述主车载Mesh部件通过主有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从车载主机与所述从车载Mesh部件通过从有线通信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主车载Mesh部件或所述主车载Mesh部件包括Mesh主节点设备,用于创建基于Mesh多跳网络与智能列车车载网络的接入点,与非安全相关的车载终端设备形成无线自组网。
其中,所述主车载主机与所述从车载主机之间通过车载交换机使用贯通线进行连接组成列车网络。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车或从车的安全相关车载终端设备,所述安全相关车载终端设备通过所述车载交换机采用有线连接接入所述主车载主机或所述从车载主机。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车载主机连接的车地通信装置,用于与站台主机进行数据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未经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