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可调整的新型颈托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0222.0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代;纪凡;谢静;顾锐;詹家悦;朱宏伟;舒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F5/042;G01L1/24;G01K11/3206;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可调整 新型 | ||
1.一种压力可调整的颈托,包括下颌托、后脑托、前颈肩托和后颈头托,后脑托相对固定在后颈头托上,其特征在于,
后脑托为一空腔气囊,并且该空腔气囊在其贴近用户后颈的前气囊层上设有至少一个气柱和至少一根光纤,其中,
光纤是通过重复其先沿一气柱的长度方向延伸后再旋绕回到另一气柱的方式以盘旋形结构铺设在前气囊层上,以使得布置在其光纤上的光纤传感器至少能够对应采集到用户后颈部不同位置上的受压相关数据,用户至少可以通过调控空腔气囊来调整该受压相关数据;
光纤上沿至少一个气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光纤段是以直线式或波动曲线式的形态相对固定在至少一个气柱上;
空腔气囊还包括后气囊层和弹性层,前后气囊层与弹性层之间彼此固接,其中,
弹性层上预制有至少一个褶皱,使得空腔气囊可在充气状态下双向伸长或在排气状态下双向回缩;
前气囊层与弹性层相固接而形成的气柱包括彼此交叉的至少一个横向气柱和至少一个竖向气柱,其中,
横向气柱与褶皱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且横向气柱与褶皱之间彼此错开设置;
光纤包括分别对应一横向气柱的至少一个横向光纤段和分布于横向气柱两侧的若干个纵向光纤段,其中,两个横向光纤段之间通过一纵向光纤段相连;
单个横向气柱对应至少两条横向光纤段,即,绕同一组两段横向气柱循环布置至少两次光纤后再进入下一组的两段横向气柱,位于同一横向气柱上的不同横向光纤段彼此间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纵向光纤段比与之相连的两个横向光纤段之间的间隔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通过一纵向光纤段相连的两个横向光纤段在其与纵向光纤段相连的端点处的曲线切线均是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颈托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和布置在光纤上用于采集关于颈托佩戴情况的传感数据的至少一个光纤传感器,其中,中央处理模块被配置为:
在其与智能移动终端相通信连接时,将传感数据传输至智能移动终端,以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在其颈托初调试模式下基于所述传感数据分析得出适配于当前用户的至少一套阈值配置方案;
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阈值配置方案来配置颈托相关的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其与智能移动终端断开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当检测到传感数据触发阈值配置方案时,主动与智能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传输传感数据,以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基于传感数据来提示用户是否正确佩戴颈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智能移动终端和/或颈托在确定用户正确佩戴颈托的情况下开始记录佩戴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02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