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1014.2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占平;蔡玉春;蔡诚;安源;杨名中;贺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101/16;C02F7/00;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养 升流式脱氮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进水单元,所述反应器内自下而上依次为进水分布单元、驱氮反应单元、固液分离器、溢流堰,进水单元连接进水分布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单元包括投加装置和管道混合器,投加装置包括污水进水口和硫粉加药口,其出口连接管道混合器的进口,管道混合器的出口连接进水分布单元的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混合器包括三节,每节有一个180°扭曲的固定螺旋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分布单元包括若干个直管和布水器,直管与进水单元连接,其管壁上轴向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圆孔;布水器设置于直管的上方,其上设置若干个第二圆孔,圆孔分布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变密且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直管间距100mm,第一圆孔孔径为15mm,相邻第一圆孔中心距为100mm;第二圆孔孔径为40mm,相邻第二圆孔中心距为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升流式脱氮装置的中心轴线重合,其包括导流体、泥仓和液仓;泥仓上方为污泥沉淀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仓底端设置循环口,循环口连接外循环泵的进口,所述投加装置还包括循环水进口,外循环泵的出口连接循环水进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泥切割单元,浮泥切割单元包括穿孔曝气管和外部空气源,穿孔曝气管设置于污泥沉淀区,其进气口连接外部空气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曝气管上的第三圆孔孔径为5mm,相邻第三圆孔中心间距为100mm。
10.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投加装置加入污水和硫粉,经管道混合器充分混合;
步骤2:混合液通过进水分布单元均匀进入驱氮反应单元,控制混合液在驱氮反应单元停留1~2h,混合液与污泥在驱氮反应单元内充分反应,污泥混合液上升至固液分离器;
步骤3:污泥混合液经导流体引流,部分污泥混合液从循环口流出,经循环泵循环至驱氮反应单元,其余污泥混合液固液分离,污泥进入泥仓,液体进入液仓;
步骤4:部分污泥在泥仓顶端集聚成块状,顶端污泥经浮泥切割单元曝气切割成小块污泥,向下沉积落入驱氮反应单元;
步骤5:水仓液体向上最终通过溢流堰,从溢流孔中排出,经排水渠从排水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10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