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1014.2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占平;蔡玉春;蔡诚;安源;杨名中;贺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101/16;C02F7/00;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养 升流式脱氮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及方法,包括进水单元、驱氮反应单元、污泥沉淀单元、固液分离器、进水分布单元、浮泥切割单元、溢流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口和硫粉混合装置。进水分布单元均匀分布在装置底部。驱氮反应单元位于装置下端,用于污水中总氮的去除。固液分离器位于驱氮反应单元上部,并设置循环口。污泥沉淀单元位于装置上部,装置顶部为浮泥切割单元,污泥沉淀单元还可增设斜板系统,增加沉淀效果。设备无需额外设置反洗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总氮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方便,无需二次投加有机碳源,利用效率高,适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总氮的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脱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硫自氧反应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及方法,适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总氮的去除。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等大量使用以及城镇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水体中氮污染严重,氮浓度过高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富营养化会造成水质下降、水体色度增加、溶解氧浓度降低等危害,甚至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要求出水氨氮和总氮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限值分别为5mg/L、15mg/L)方可外排。敏感水体如长江流域往往对入流水质要求比一级A排放标准更为严格。在传统的污水处理中,能够使污水中总氮的含量达到排放标准是目前普遍的难题,另外,传统脱氮工艺往往需要投加大量有机碳源,大幅度增加了运行费用。
硫自氧脱氮无需二次投加碳源,完美的解决了该问题,但现有的硫自氧实施装置多存在以下问题:
1、硫粉与污水不能充分混合,导致反应器内硫属细菌不能充分吸收,造成硫粉利用率低;
2、上升流速无法调整,污泥与硫接触时间不足,造成污水出水水质不稳定,产水效率低;
3、系统反应产生氮气,升流式装置污泥和硫粉会在沉淀区顶端沉积,影响装置出水水质;
4、占地面积大、附属设备多,难以实现集成化、小型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在不投加二次碳源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升流式脱氮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硫粉与污水不能充分混合、上升流速顶部污泥沉积导致的出水水质不稳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硫自养的升流式脱氮装置,包括反应器、进水单元,所述反应器内自下而上依次为进水分布单元、驱氮反应单元、固液分离器,反应器内顶部设置溢流堰,溢流堰上设置溢流孔,进水单元连接进水分布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单元包括投加装置和管道混合器,投加装置包括污水进水口和硫粉加药口,其出口连接管道混合器的进口,管道混合器的出口连接进水分布单元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混合器包括三节,每节有一个180°扭曲的固定螺旋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分布单元包括若干个直管和布水器,直管与进水单元连接,其管壁上轴向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圆孔;布水器设置于直管的上方,其上设置若干个第二圆孔,圆孔分布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变密且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相邻直管间距100mm,第一圆孔孔径为15mm,相邻第一圆孔中心距为100mm;第二圆孔孔径为40mm,相邻第二圆孔中心距为100mm。
进一步的,所述固液分离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升流式脱氮装置的中心轴线重合,其包括导流体、泥仓和液仓;泥仓上方为污泥沉淀区。
进一步的,所述泥仓底端设置循环口,循环口连接外循环泵的进口,所述投加装置还包括循环水进口,外循环泵的出口连接循环水进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1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