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5835.3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2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杜汉文;费忠君;王镇;苏士康;张国新;邵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兴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围护 施工工艺 | ||
1.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场地进行平整,桩位测量定位;
S2、桩位埋设护筒(1),护筒(1)的中心线应与桩位中心线重合,护筒(1)的上端部位于地面之上;
S3、钻孔,钻孔前先向护筒(1)内注入泥浆,然后采用旋挖钻机在地面钻孔,随着钻孔深度的不断增加,持续向钻孔内注入泥浆,保证泥浆与护筒(1)下端部之间的间距在500mm以内;
S4、成孔检查和清孔,对孔深、孔径、垂直度、沉降浓度和沉渣深度等进行测试检查,对孔底的沉渣进行清理,孔底的沉渣厚度小于100mm;
S5、钢筋笼(2)吊装,采用吊车将钢筋笼(2)缓缓插入到钻孔内;
S6、混凝土灌注,采用钢导管(5)进行灌注,导管(5)的下端部设置有启闭组件(6),启闭组件(6)控制导管(5)下开口的启闭,启闭组件(6)闭合导管(5)的下开口,然后将钢导管(5)插入到钻孔内,向导管(5)内输送混凝土,混凝土堆积在导管(5)内,然后打开启闭组件(6),混凝土灌注到钻孔内,随着混凝土的高度,提升导管(5),直到钻孔内充满混凝土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3步骤中,钻孔采用跳桩法隔二钻一施工,每隔两孔分别标记为1号桩、2号桩和3号桩,首先对1号桩进行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足够时,依次对2号桩和3号桩进行钻孔灌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5步骤中,需要多个钢筋笼(2)依次插入到钻孔内时,首先将一个钢筋笼(2)插入到钻孔内,并使钢筋笼(2)的上端部位于护筒(1)的上方,然后使用支撑板(3)对钢筋笼(2)进行支撑,然后将另外一个钢筋笼(2)与插入到钻孔内的钢筋笼(2)同轴固接,将支撑板(3)移离,然后再依次逐节下方钢筋笼(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钢筋笼(2)之间通过连接件(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4)包括若干个连接套筒(41)和连接挂钩(42),所述连接套筒(41)分别套设两个相邻钢筋笼(2)的径向钢筋,所述连接挂钩(42)的两端分别勾住两个相邻所述钢筋笼(2)的周向钢筋,并通过绑丝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挂钩(42)倾斜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6步骤中,下放导管(5)前,需要对钻孔进行二次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6步骤中,向导管(5)内输送混凝土时,首先在导管(5)的两侧下放让位槽板,让位槽板位于相邻两个钻孔之间,待混凝土灌注完成并凝结强度足够后,将让位槽板移离钻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6步骤中,所述启闭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在导管(5)下端部的闭合圆板和设置在导管(5)上用于控制闭合圆板转动的控制组件(62),所述控制组件(62)包括分别固定在导管(5)上并分布在闭合圆板转动轴两侧的第一挡块(621)和第二挡块(622),所述第一挡块(621)与闭合圆板的下端面相抵触,所述第二挡块(622)与闭合圆板的上端面相抵触,所述导管(5)在第二挡块(622)的下方设置为移动块(623),所述移动块(623)与闭合圆板的下端面相抵触,所述导管(5)上设置有控制移动块(623)沿导管(5)轴向方向移动的动力组件(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7)包括固定在导管(5)外周壁上的防护壳(71)、竖直向下设置在防护壳(71)内的电动推杆(72)、沿竖直方向布设一端与电动推杆(72)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块(623)连接的动力杆(73)和设置在防护壳(71)内的蓄电池(7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621)上嵌设有抵触闭合圆板下端面的弹簧(8),所述弹簧(8)给闭合圆板一个向上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兴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兴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58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