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防撞功能的便携式智能测量小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0873.8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毕江海;王继军;郑军;陈宪祖;张望;袁国堂;曹英德;乔桢;陈栋;耿藏军;邵园园;王雪燕;郭柱;简浩;王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22/00 | 分类号: | G01C22/00;G01R31/00;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功能 便携式 智能 测量 小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防撞功能的便携式智能测量小车,包括控制模块、行进模块、基础运行模块、喷码模块、里程模块和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制器、装置本体触控屏、电机控制器以及远程遥控手柄,控制模块控制命令下达和信息处理,行进模块包括承载框架和行进机构,行进模块控制小车运行,基础运行模小车防撞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喷码模块对枕木进行喷码,里程模块记录里程数据,测量模块自动测量轨道的电参数,本发明采用防撞机构感应小车在行进方向的前后位置是否有障碍并完成避障或停止动作,使小车具备防撞功能,提高了小车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智能领域,涉及一种具备防撞功能的便携式智能测量小车。
背景技术
铁路基建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铁路的建设推动了各个产业发展。而在加快推进5G建设的同时,将会进一步推进铁路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进程。因此,铁路智能化成为热点课题,其中在铁路建设中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不但可以实现后期的综合管控和优化调度,而且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以及设备安全性稳定性;并且用智能机器代替人工作业可增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让铁路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人工投入成本降低,数据精确度提高,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这对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防撞功能的便携式智能测量小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防撞功能的便携式智能测量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行进模块、基础运行模块、喷码模块、里程模块和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制器、装置本体触控屏、电机控制器以及远程遥控手柄,控制模块控制命令下达和信息处理,行进模块包括承载框架和行进机构,行进模块控制小车运行,基础运行模小车防撞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喷码模块对枕木进行喷码,里程模块记录里程数据,测量模块自动测量轨道的电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制器、装置本体触控屏、电机控制器以及远程遥控手柄,装置本体触控屏与主控制器采用有线连接进行信号传输,用于操作人员在初始化装置进行相应工作时对相关参数和指标进行调整和选择,并在装置发生故障时对装置主控数据进行调取和检查;远程遥控手柄与主控制器采用无线连接进行信号传输,用于操作人员远程接管装置动作应对特殊情况和特殊需求;电机控制器与主控制器采用有线连接进行信号传输,用于在主控制器对行进模块下达转弯指令时控制两侧车轮电机的不同转速,所述行进模块包括承载框架和行进机构,行进机构包括主动驱动组件和从动驱动组件,主动驱动组件通过行进电机驱动,行进电机与电机控制器采用电路连接,电机控制器对行进电机转速进行控制,行进电机上设置有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与行进电机采用电路连接,将行进电机转动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数字量。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运行模块包括锂离子电池、电源转换器、防撞机构、安保机构;电源转换器与主控制器建立数据连接并与锂离子电池采用电路连接,防撞机构包括防撞雷达、防撞梁和限位开关,防撞雷达固定在承载框架两侧,且位于小车行进方向的两侧,防撞雷达与主控制器建立数据连接,用于感应小车在行进方向的前后位置是否有障碍并完成避障或停止动作,防撞梁固定在承载框架两侧,且位于小车行进方向的两侧,用于紧急机械防撞,限位开关固设在防撞梁的两侧,并与主控制器建立数据连接,用于在感受到防撞梁所受到的冲击力后反馈给主控制器并下达指令控制行进模块紧急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安保机构包括报警装置和急停装置,报警装置和急停装置分别与主控制器建立数据连接,在检测内部数据返回异常信号时触发报警装置,急停装置位于小车本体的外部,用于在正在运行的小车发生故障且信号接收异常时或紧急情况发生时操作人员手动关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0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