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板切割设备的自动出料装置及自动码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0984.9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钟松杏;张阳川;吴泽琛;林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芸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7/03 | 分类号: | B65G57/03;B65G47/24;B65G65/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林栋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切割 设备 自动 装置 码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切割设备的自动出料装置及自动码垛方法,钢板切割设备的出料侧具有出料仓,包括第一接料机构、第二接料机构、码垛机构、可伸缩的导向机构和用于在钢板下落时对钢板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导向机构的一端铰接于钢板切割设备的切割台出料侧,导向机构的另一端可沿Z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接料机构的进料侧上方,用于使切割后的钢板沿导向机构落入第一接料机构或第二接料机构上;当第一接料机构接满钢板后,第一接料机构朝出料仓的出料口移动,第二接料机构进行接料。本发明能够降低钢板的出料噪音,并且提高自动码垛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钢板切割设备的自动出料装置及自动码垛方法。
背景技术
原料钢板通常以卷绕的方式出厂,为将钢板分割成所需要的大小,需要对原料钢板进行切割。
为提高切割精度,目前通常采用自动化的钢板切割设备进行切割。但现有的钢板切割设备在切割后,成品钢板从钢板切割设备的出料侧落下,并无序地在钢板切割设备的出料通道内堆叠。当成品钢板堆叠至一定数量时,需要人工手动码垛,将成品钢板搬离出料通道,效率低下。且由于成品钢板在切割后通常是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入出料通道内,将产生大量的噪音,造成噪音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板切割设备的自动出料装置及自动码垛方法,提高码垛效率并降低噪音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板切割设备的自动出料装置,钢板切割设备的出料侧具有出料仓,包括第一接料机构、第二接料机构、码垛机构、可伸缩的导向机构和用于在钢板下落时对钢板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
所述第一接料机构和所述第二接料机构在Z轴方向上依次相互平行地装设于所述出料仓内,且所述第一接料机构的接料端和所述第二接料机构的接料端均能够沿X轴方向滑动;
所述缓冲机构装设于所述出料仓内,所述缓冲机构的接料端位于所述导向机构的上方,且所述缓冲机构能够在Z轴与Y轴构成的平面上往复摆动,使切割后的钢板通过所述缓冲机构缓冲后落入所述导向机构上;
所述导向机构的一端铰接于钢板切割设备的切割台出料侧,所述导向机构的另一端可沿Z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料机构的进料侧上方,用于使切割后的钢板沿所述导向机构落入所述第一接料机构或所述第二接料机构上;
所述码垛机构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出料仓的底部,所述码垛机构的活动端可在Z轴与Y轴构成的平面上翻转,且所述码垛机构的活动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接料机构的接料板和所述第二接料机构的接料板相互垂直并相互抵靠;
当所述第一接料机构接满钢板后,所述第一接料机构朝所述出料仓的出料口移动,所述第二接料机构进行接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码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接料机构的接料端和第二接料机构的接料端均位于靠近钢板切割设备的切割台所在的一侧,码垛机构的活动端向上翻转90°并与所述第一接料机构的接料端和所述第二接料机构的接料端相互垂直;
S2:切割后的钢板落入缓冲机构的一端上缓冲后沿导向机构落入第一接料机构;
S3:导向机构的活动端根据钢板的切割数量增加而上升;
S4:当所述第一接料机构上的钢板总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所述码垛机构的活动端向下翻转90°,所述第一接料机构的接料端朝向远离所述自动切割设备的切割台所在的一侧移动,同时导向机构的活动端下降至靠近所述第二接料机构的接料端处;
S5:所述码垛机构的活动端向上翻转90°并与所述第二接料机构的接料端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芸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芸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0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免疫力生猪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