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翼后缘通气孔的跨声速抖振控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1122.8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雷娟棉;刘昱希;牛健平;吴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6 | 分类号: | B64C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翼 后缘 通气孔 声速 控制 结构 | ||
1.一种基于机翼后缘通气孔的跨声速抖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抖振控制结构为设置在机翼后缘内部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端与翼型上表面相通,另一端与翼型钝后缘相通;所述通气孔的孔径与翼型后缘厚度为同一量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翼后缘通气孔的跨声速抖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机翼翼型内的中后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机翼后缘通气孔的跨声速抖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在机翼后缘内在走向与翼型上表面的弧度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机翼后缘通气孔的跨声速抖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机翼后缘通气孔的跨声速抖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对于三维机翼表现为通槽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11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