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3183.8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窦全丽;周远平;唐小迪;杨秋婷;张润;张仁波;王双双;钱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24/28;A01G24/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 | 钟志芸 |
地址: | 563006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民族 药石 吊兰 培养 植株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离体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1.0mg/L6‑BA+0.5mg/LNAA,pH5.8~6.0,诱导率91.67%,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2.0mg/L6‑BA,pH5.8~6.0,出芽率89.54%;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1.0mg/L6‑BA+0.5mg/LNAA,pH5.8~6.0,培养40d,增殖系数5.56;生根培养基MS+0.1mg/L6‑BA+1.5mg/LNAA,pH5.8~6.0,生根率100%,根数21.6条,根长3.5cm左右;生根组培苗移栽至混合基质的育苗盘中,成活率94.9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体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石吊兰,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咳嗽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石吊兰又名:黑乌骨(《植物名实图考》),石豇豆(《草木便方》),石泽兰、大姜豆、小泽兰(《分类草药性》),岩豇豆、岩茶(《贵州民间方药集》),岩泽兰(《贵阳民间药草》),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药物志》),接骨生、山泽兰、千锤打、产后茶(《广西药植名录》)。小灌木,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叶3枚轮生,有时对生或三枚轮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线形、线状倒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为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每侧3-5条,不明显;叶柄上面常被短伏毛。花序有1-2(-5)花;花序梗纤细,无毛;苞片披针状线形,疏被短毛或近无毛;花梗无毛。花萼5裂达或近基部,无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狭三角形或线状三角形。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纹或淡紫色,无毛;筒细漏斗状;上唇2浅裂,下唇3裂。雄蕊无毛,花丝狭线形;退化雄蕊3,无毛。花盘杯状,有尖齿。雌蕊无毛。蒴果线形,无毛。种子纺锤形。花期7-10月。生于海拔300-2000m的丘陵、山地林中或阴处石岩上或树上。
目前,有学者对吊石苣苔及同属植物多齿吊石苣苔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采用的技术为:
吊石苣苔:(1)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6-BA 3.0mg/L,未公布诱导率;(2)增殖与继代培养基:MS+6-BA 3.0mg/L+NAA 0.1mg/L,增殖系数3~4;(3)生根培养基:1/2MS+NAA 0.5mg/L,生根率100%,未公布其他生根指标。以上培养基都加入3%蔗糖和0.7%琼脂粉,pH 5.8~6.0;(4)将组培苗置于自然光下培养5d,然后打开瓶盖炼苗3~5d,炼苗后将苗小心取出,洗净培养基后移栽于混合基质(碎木屑:园土:沙=7:2:1)中,用500倍多菌灵喷洒浇透一次,保持基质60%左右湿度,温度在15~20℃,一个月后成活率达100%。
多齿吊石苣苔:(1)诱导培养基:MS+6-BA 1.0mg/L+IBA 0.1mg/L+3%蔗糖,未污染的外植体中,愈伤诱导率为85.7%,不定芽诱导率为14.3%;(2)增殖培养基:MS+6-BA 0.5~1.0mg/L+IBA 0.05mg/L+3%蔗糖,增殖系数为4.0;(3)生根培养基:MS+6-BA 0.1mg/L+IBA 0.01mg/L+2%蔗糖,生根率95%以上,未公布其他生根指标;以上培养基均加0.6%琼脂,pH 6.0。(4)将生根的试管苗于室内打开瓶盖炼苗2d后,将苗从培养瓶中轻轻取出,用自来水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基质中,移栽基质为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的塘泥经堆沤腐熟后制成。移栽苗在荫蔽75%的连栋大棚内培养。根据天气情况定期浇水,保持苗钵湿度,40d后统计成活率,成活率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师范学院,未经遵义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3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的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窗口紫外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