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9861.1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赵泽军;朱芷霄;秦依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2 | 分类号: | C25B1/02;C25B11/091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梁静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基多 巴胺杂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的结构为中空或实心的纳米微球,其中,金属离子与碳基质有机配体在纳米微球上周期性排列,且碳基质有机配体均匀地分布在纳米微球内,含钨基的过渡金属离子分布在纳米微球的表面。该方法通过调整多巴胺与钨源的比例,同时引入其他过渡源金属,如钛、钼、钒等,可以得到多种形貌、多种组成的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纳米微球,并通过钨源与其他过渡源金属产生协同效应,用以增强纳米微球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一步搅拌溶解,即可得到中空或实心的多级钨基多巴胺小球,制备过程简单高效安全,且增加了反应的实用性和通用性,有利于工业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结构、成分和形貌可调性以及低成本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在电催化、能源、和光电学等方面应用广泛。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不同尺度和特征的组分相互结合为复杂多样的复合材料,可作为高性能材料的前驱体,经过后续的处理得到新型的高性能材料,也可以直接作为催化剂实现活性位点的精准调控。因此,设计制备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变化的规律,可为有机-无机杂化晶体新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钨作为一种过渡金属,钨基纳米材料在能量转换和储存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一系列钨基纳米材料因其低成本,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出色的可加工性而备受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合成的钨基杂化材料性能衰减快,稳定性较差。而且其中的纳米晶本身较为脆弱且单一,可能会发生聚集或者粉碎,难以有效复合在碳基体材料上。因此,利用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策略,制备一种形貌结构稳定,性能出色的钨基纳米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调整多巴胺与钨源的比例,同时引入其他过渡源金属(如钛、钼、钒等),可以得到多种形貌、多种组成的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纳米微球,并通过钨源与其他过渡源金属产生协同效应,用以增强纳米微球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钨基纳米材料形貌和结构不稳定,制备过程中纳米晶的团聚和粉碎,且制备方法复杂性,不适用大多数钨基杂化材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该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的结构为中空或实心的纳米微球,其中,金属离子与碳基质有机配体在纳米微球上周期性排列,且碳基质有机配体均匀地分布在纳米微球内,金属离子分布在纳米微球的表面;
所述金属离子是由过渡金属源形成的含钨基的过渡金属离子,所述过渡金属源为钨源或者钨源与其他过渡金属源的混合物;
所述碳基质有机配体是多巴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巴胺或者多巴胺与表面活性剂一起溶于去离子水得到A溶液;将过渡金属源溶于溶剂I中得到B溶液;然后将A溶液与B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引发剂,随后连续搅拌2~12h,过滤得到沉淀;
其中,当A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时,引发剂的加入量为0;
S2、将S1的沉淀经过干燥处理,得到多级钨基多巴胺杂化纳米微球;
其中,所述过渡金属源为钨源或者钨源与其他过渡金属源的混合物。
优选地,多巴胺与钨源的质量比为0.5~3:1。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F127和/或CTAB;所述表面活性剂与钨源的质量比为:0.91~5.2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9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充电接头防脱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