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光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2787.9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登英;邢文强;张立春;赵风周;李锦绣;郭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25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周期 减半 微米 光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光栅的方法,涉及光学、微细加工、先进制造等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光栅复制技术只能进行1:1光栅复制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一块亚微米母光栅制备出了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子光栅。本发明的方法为:首先制备出亚微米母光栅的PDMS软模板,同时在干净的基片上制备出所要使用的材料薄膜;然后将亚微米母光栅的PDMS软模板与准备好的材料薄膜紧密贴合,再将两者整体置于加热板上加热5分钟,加热温度要高于所用薄膜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后将两者从加热板上取下并冷却至室温,分离基片和PDMS软模板,便在基片上制备出了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子光栅。本发明适用于亚微米光栅的制备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微细加工、先进制造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光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栅是能对入射光波的振幅或相位进行空间调制的光学元件,也称衍射光栅。光栅作为一种分光器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集成光路、光通信、光计算、光学信息处理、激光器等各个方面。
现有的光栅制作技术主要有机械刻划技术、激光干涉技术及光栅复制技术。机械刻划技术是指在基片上破坏性的刻划出一系列平行的划痕,属于振幅型光栅,其衍射效率高,但是生产效率低,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激光干涉技术是指用两束激光以一定角度进行干涉,用全息底片感光,冲洗后得到正弦分布的光栅的方法,所获得的光栅光谱范围广,分辨率较高,但其加工工艺要求极高,成本也较高;光栅复制技术是指用母版光栅制成同样结构光栅复制品的方法,用来代替昂贵的原刻光栅,常用的光栅复制技术包括纳米压印技术和软光刻技术。与前两种光栅制备技术相比,光栅复制技术的出现显著地降低了光栅的制作成本,解决了光栅的批量制作及大规模应用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光栅复制技术只能实现母光栅结构1:1的完全复制,无法制备出具有更小周期尺寸的子光栅结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尚未见到利用母光栅制备周期减半的子光栅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制备光栅的方法成本高和技术要求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光栅复制技术只能进行1:1复制的规律,制备出了周期尺寸减半的子光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光栅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制备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光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亚微米母光栅的PDMS软模板的制备,步骤如下:
S11:将PDMS本体材料和固化剂按照体积比10:1的比例在烧杯中混合并且搅拌均匀,令该混合液在空气中静置1个小时以充分去除气泡;
S12:将S11中没有气泡的混合液倾倒在所要复制的亚微米母光栅上,并使混合液完全覆盖亚微米母光栅,静置1个小时,再将其整体置于60℃热板上加热1个小时使混合液固化;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固化好的PDMS材料从亚微米母光栅上揭下,此时便获得了亚微米母光栅的PDMS软模板;
S2:基片上的薄膜材料制备,步骤如下:将所用基片清洗干净并在其上旋转涂覆液体薄膜材料,静置10分钟后将其整体置于加热板上加热使薄膜材料固化,薄膜材料的厚度控制在50nm到100nm;
S3: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子光栅的制备,步骤如下:
S31:将S1中制得的亚微米母光栅的PDMS软模板上有亚微米结构的一面使用紫外臭氧清洗机清洗1分钟,然后将其粘附到S2中基片上的薄膜材料表面,并使两者紧密贴合在一起;
S32:将两者整体置于加热板上加热,加热温度要高于所用薄膜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保证薄膜材料在熔融状态下能够迁移流动;加热5分钟后将两者整体从热板上取下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亚微米母光栅的PDMS软模板与基片分离,便在基片上制备出周期减半的亚微米子光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2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