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5604.9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檀俊龙;刘姗;李洁;倪鑫;霍丽蓉;陈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20 | 分类号: | A61F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3 | 代理人: | 王海荣 |
地址: | 10003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廓 假性 囊肿 加压 治疗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本治疗器由耳后支撑板、连接薄膜、耳廓内侧塑型板和粘结胶组成。作为一种特殊设计的单体式塑形装置,本治疗器在外部胶带的配合下,通过与耳廓周边及颞部区域的双面胶相粘合,可以在微创治疗后的愈合期内为已恢复自然形态的耳廓组织提供持续稳定的双向正压,有效解决了传统保守疗法缺乏稳定正压来源的问题,保证治疗窗口期耳廓假性囊肿囊腔的有效闭合,从而为消除死腔恢复耳廓形态提供了技术保障。利用本治疗器对耳廓假性囊肿进行治疗,既能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治愈率,明显减少治疗损伤和耳廓感染的发生,又可以降低操作对环境的要求,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
背景技术
耳廓假性囊肿,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等,系由外伤、局部机械刺激以及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耳廓外侧面囊肿样隆起,临床表现为局限于耳廓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积液多淤积在软骨内,而非软骨膜和软骨之间。该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变多位于耳廓的上侧面,可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病,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耳廓变形影响美观,如囊肿破溃甚至会导致耳廓组织的感染、坏死。
目前临床中针对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保守疗法包括导管插入引流、理疗、磁疗、液氮冷冻法、CO2激光治疗、射频疗法、微波凝固治疗、穿刺、囊内药物注射等,主要药物种类有平阳霉素、碘伏、50%高糖、曲安奈德、5-Fu、注射用硫酸氢酯等;手术疗法旨在通过开窗引流、加压包扎,以促进囊壁塌陷,紧贴粘连,直至愈合,主要包括改良开窗引流术、小切口联合PVC片贯穿缝合法、前囊壁软骨切除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小切口法、对穿缝合加压包扎法等多种术式。
然而,由于耳廓无骨性结构支撑,仅由软骨组织提供自体形态的维持,而现有的保守疗法很难在不改变耳廓局部形态的情况下提供稳定持续的压力以阻止新囊肿的生成,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尽管某些外科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往往操作相对复杂且创伤较大,对手术环境的要求较高,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几率高,而且治疗费用较为昂贵。因此,目前临床实践中急需一种疗效好、创伤小、操作便捷、安全经济的耳廓假性囊肿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治疗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并经反复临床验证后制得了一种针对耳廓假性囊肿的加压治疗器。本发明的设计就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微创、操作便捷又能确保临床疗效的治疗器,利用本治疗器对耳廓假性囊肿进行治疗,既能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治愈率,明显减少治疗损伤和疼痛,又可以降低操作对环境的要求,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所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包含耳后支撑板6、连接薄膜7、耳廓内侧塑型板11和粘结胶;
其中:所述耳后支撑板6呈饺子状,包含端面、上侧面和下侧面;其中端面与上侧面的结合处与耳后沟相贴合,端面整体与颞部相贴合,上侧面与耳廓背面相贴合,同时与颞部成角贴合自然角度,上侧面上下缘分别与耳轮上下边界平齐,下侧面与所述连接薄膜7平齐;所述耳后支撑板6的作用为在耳廓后方提供支撑力;
所述连接薄膜7位于所述耳后支撑板6和耳廓内侧塑型板11之间;所述连接薄膜7的作用为紧密连接耳后支撑板6和耳廓内侧塑型板11,使其成为一体式模具;
所述耳廓内侧塑型板11包含结合面和底面;其中结合面与耳廓内侧相贴合,在其上设置有耳舟窝填充部8、耳甲腔填充部9和三角窝填充部10,底面与所述连接薄膜7平齐;所述耳廓内侧塑型板11的作用为完全贴合耳廓内侧各沟壑,维持囊肿引流后恢复的自然形态,使得耳廓内侧各部位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彻底消除死腔;
所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的外部由粘结胶完全覆盖,所述粘结胶的作用为使得所述耳廓假性囊肿加压治疗器与耳廓内外侧、颞部、耳后沟牢固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56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分拣小车
- 下一篇:边坡数据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