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26011.4 申请日: 2021-01-29
公开(公告)号: CN112843237A 公开(公告)日: 2021-05-28
发明(设计)人: 朱晗 申请(专利权)人: 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45/06 分类号: A61K45/06;A61K35/15;A61K35/19;A61K35/28;A61K38/20;A61P17/00;A61P29/00;A61P37/04
代理公司: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代理人: 肖梦华
地址: 200080 上海市虹口区***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白细胞 提取物 混合 因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按照体积百分比包括15‑27份白细胞提取物、25‑33份血小板裂解物、5‑10份白细胞介素、22‑25份干细胞提取物、5‑23份升白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白细胞提取物;S2制备血小板裂解物;S3制备混合因子;S4成品干燥;本发明通过在白细胞提取物中加入升白物,使混合因子在白细胞提取物的愈合基础上,进入动物体内后提升白细胞的产生数量和白细胞的成熟速度,加快炎症愈合和对免疫能力的调节;本发明在混合因子的制备过程中,利用培养白细胞补充核苷酸和白细胞因子,不仅能提升混合因子的出粉量,还能提升治疗效果,使治疗效果能更加稳定发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提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及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故称为粒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白细胞能吞噬异物,浆细胞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即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目前至少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们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

现有人白细胞提取物(白细胞因子)是以人血白膜为原料,经提取、吸附和pH梯度洗脱等方法得到,制品不含蛋白质、多肽,经高压液相色谱(HPLC)可获100%纯度的单峰。实验室研究表明,白细胞提取物有增强免疫作用,其免疫活性表现为玫瑰花结形成、玫瑰花结恢复、'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和白细胞游走抑制等能力的加强,临床试用疗效显著。

现在对白细胞提取物多应用于消炎药,或是皮肤治疗。白细胞的免疫治疗还是依赖完整的白细胞机体。白细胞提取物的混合应用还是有待拓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及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按照体积百分比包括15-27份白细胞提取物、25-33份血小板裂解物、5-10份白细胞介素、22-25份干细胞提取物、5-23份升白物。

优选的,选用的白细胞介素来源于白细胞介素-1家族,包括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8、IL-36Ra、IL-36α、IL-37、IL-36β、IL-36γ、IL-38和IL-33。

优选的,升白物包括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茜草酸衍生物和协作物;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茜草酸衍生物的质量混合比例为1:4.5-1:3。

优选的,协作物包括叽苷、茴香烯、氨肽素,且叽苷、茴香烯、氨肽素的质量混合比例为2:2:3。

优选的,本发明中的混合因子适用于人体免疫能力调节内服药、外敷式皮肤炎症药物、注射式器官炎症药物。

一种新型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白细胞提取物;取白细胞用HClO4溶液裂解,制成悬浮液进行过滤吸附,再用清水洗出吸附网上的吸附物,再进行pH洗脱、干燥,得到干燥的白细胞粉末;以同样的步骤制出干细胞提取物;S2制备血小板裂解物;取血浆冻干粉碎,再过滤得到血小板裂解物;S3制备混合因子;将白细胞提取物、血小板裂解物、白细胞介素、干细胞提取物、升白物混合制液;S4成品干燥;将S3中的混合液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与白细胞一起在35-37℃环境下培养2-3天,将培养物取出,混合支撑溶液并过滤干燥,打磨成粉,得到白细胞提取物混合因子的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6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