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在水面起降的充气翼伞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9268.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8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林;朱婧;冯克胜;王晓博;航义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百川融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1/036 | 分类号: | B64C31/036;B64C25/56;B64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水面 起降 充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在水面起降的充气翼伞,括座舱、翼伞部件、充气装置以及动力部件。翼伞部件包括伞绳、伞衣以及操纵带。动力部件包括主发动机、机架以及扇叶,充气装置包括收纳盒、气囊、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部件以及第二充气部件。通过设置的充气部件可以在座舱底下形成一个供翼伞可以停留在水面的气囊气囊通过翼伞的伞衣以及自身的动力部件进行快速的充气,在翼伞降落的过程中即可完成通气,准备时间短。当翼伞飞起来后,气囊可以快速地收回,不影响正常的飞行。通过这样的设置使翼伞具备水上起降的能力,增强翼伞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翼伞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能够在水面起降的充气翼伞。
背景技术
翼伞是是一种新型的降落伞,它改变传统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减缓物体在空中下降的特点,使用传统降落伞的柔性织物,其展开冲压空气后能够产生升力在空中滑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通过翼伞来体验在空中翱翔的感觉。但是现有的翼伞只能在地面进行起飞或降落,并不具备水上起降的能力,使用的场景的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翼伞不能进行水上起降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在水面起降的充气翼伞,其能够在水面进行起降,提高翼伞的适用环境。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水面起降的充气翼伞,包括座舱、翼伞部件、充气装置以及动力部件。翼伞部件包括伞绳、伞衣以及操纵带,伞绳将伞衣连接到操纵带上,操纵带连接至座舱上。动力部件包括主发动机、机架以及扇叶,机架固定于座舱的背部,主发动机固定于机架内,扇叶固定于主发动机的动力轴上。充气装置包括收纳盒、气囊、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部件以及第二充气部件。收纳盒固定于座舱的底部,气囊设置于收纳盒内,收纳盒的底部为开放式结构,气囊的中部设置有凸起的充气部,第一充气管的一端与充气部连接,充气部上设有第一气阀。第一充气部件包括第二充气管、滑轨和风罩,滑轨固定于机架的一侧,风罩进风口的一端固定于滑轨的底部,风罩进风口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滑轨上,风罩的出风口与第二充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充气管与第一充气管连接,第二充气管与风罩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气阀。第二充气部件包括第三充气管与第三气阀,第三充气管的一端连接于伞衣的顶部,第三充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充气管连接,第三气阀设置于第三充气管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收线部件,收线部件包括第一收线轮、第二收线轮、第一拉绳、第二拉绳、驱动轮、驱动皮带以及第四气阀。第一收线轮、第二收线轮以及驱动轮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纳盒内,第一收线轮的轴心固定有第一从动轴,第二收线轮的轴心固定有第二从动轴,所述驱动轮的轴心固定有驱动轴,驱动皮带套设于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以及驱动轴外。所述驱动轮的外周均匀地固定有多个风叶,所述第一充气管的末端连接有排放管,排放管上设置有第四气阀,排放管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驱动轮的一侧,第一拉绳的一端连接到第一收线轮上,第一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到气囊的一端,第二拉绳的一端连接到第二收线轮上,第二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到气囊的另一端,气囊上设置有放气管。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座舱的两侧均连接有平衡部件,所述平衡部件包括伸缩杆、浮块以及指示灯。伸缩杆的固定端预定于座舱的侧壁,浮块固定于伸缩杆的自由端,浮块上固定有指示灯。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充气管沿着所述操纵带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伞衣采用充气式结构。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收纳盒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分别抵于相邻的所述滚轮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螺旋桨与辅助发动机,辅助发动机固定于所座舱的一侧,螺旋桨固定于辅助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座舱的顶部设置有探照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百川融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百川融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电芯组
- 下一篇:延迟加载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