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0254.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顾明远;汤大炜;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缔朴水性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5/08;C09D7/61;C09D7/62;C09D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陆惠中;王永伟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装备 驾驶室 水性 组分 节能 涂料 | ||
本发明涉及水性涂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羟基丙烯酸分散体50‑55%、二氧化钛包覆云母粉12‑15%、中空玻璃微珠10‑12%、IR着色颜料6‑11%、助剂1‑3%和水5‑7%,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异氰酸酯80%和PGDA20%。该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漆膜耐紫外线老化,耐干湿交变,耐冷热交变性能优异,耐人工加速老化1000小时以上;漆膜耐酸碱、耐燃料油和润滑油;漆膜对红外线的反射率达到87%以上,在日光照射或者其他热源辐射下升温速度大幅降低,表面温度可以降低10‑25度;漆膜的热阻效果较好,导热系数低于0.025W/(m*K)。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性涂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
背景技术
凡是用水作溶剂或者作分散介质的涂料,都可称为水性涂料,依据涂料中粘合剂类别,水性涂料被分为两大类:天然物质或矿物质(如硅酸钾)的天然水性涂料和人工合成树脂(如丙烯酸树脂)的石油化工水性涂料,驾驶室是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驾驶员日夜工作的地方,其结构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驾驶室一般采用金属薄壳结构,并与车架柔性相连,不承受载荷,属于非承载式车身。
目前,重型装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利用水性涂料对其表面进行加工,由于重型机械经常在高温环境中作业,驾驶室的隔热降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有的水性涂料隔热降温性能较差,容易出现老化和被腐蚀的情况,同时导热系数较高,无法对驾驶室的工作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故而提出一种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具备隔热降温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水性涂料隔热降温性能较差,容易出现老化和被腐蚀的情况,同时导热系数较高,无法对驾驶室的工作环境起到改善作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隔热降温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羟基丙烯酸分散体50-55%、二氧化钛包覆云母粉12-15%、中空玻璃微珠10-12%、IR着色颜料6-11%、助剂1-3%和水5-7%,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异氰酸酯80%和PGDA20%。
优选的,所述A组分和B组分分开封装,即构成双组分水性木器耐水涂料。
优选的,所述羟基丙烯酸分散体的粒径为25-50纳米。
优选的,所述中空玻璃微珠的粒径为10-20微米。
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的NCO值为20%。
优选的,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比例为5:1。
优选的,所述A组分的制备过程为:将二氧化钛包覆云母粉和中空玻璃微珠入搅拌桶中,加入水并低速搅拌混合,然后将羟基丙烯酸分散体投入混合物中,并加入助剂高速混合,最后加入IR着色颜料混配均匀,得到A组分涂料。
优选的,所述B组分的制备过程为:将异氰酸酯和PGDA投入调漆罐中,并进行搅拌,至完全均匀后,检测出料。
优选的,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使用步骤为:在涂装前需要将A组分和B组分严格按比例充分混合,混合后4小时内使用,涂装好可以50-80度低温强制干燥50分钟,也可以自然干燥,漆膜性能在常温7天后进行测试。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型装备驾驶室水性双组分节能涂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缔朴水性涂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缔朴水性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0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