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律基因蛋白表达和RNA甲基化修饰在制备衰老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0320.7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娟;林辉;张文姬;赖彩云;吴帆;余素素;彭欣悦;张露云;周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律 基因 蛋白 表达 rna 甲基化 修饰 制备 衰老 检测 试剂盒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节律基因蛋白表达和RNA甲基化修饰在制备衰老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检测节律基因的蛋白表达量、RNA甲基化修饰水平判断细胞衰老,并区分早衰和复制性衰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衰老检测试剂盒。本发明可用于早衰、复制性衰老以及年龄相关疾患的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氧化应激引起的组织细胞早衰和复制性衰老均可以准确检测,并有效区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节律基因蛋白表达和RNA甲基化修饰在制备衰老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联合国预期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比率超过上一世纪。自1950年来,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加3倍,2000年达6亿,2006年超过7亿。预期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21亿。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两亿的国家,2020至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从2.63亿升高至5.2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39.5%。同时,我国健康的老龄化程度偏低,老年人口患重大疾病的风险较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目前研究认为,衰老是干细胞衰退、DNA退化、饮食精神因素、衰老基因活跃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尚未形成统一的衰老理论。而环境因素能加速细胞衰老,进而启动机体衰老。50-75%的衰老发生及其进展与非遗传因素相关,在多种不同的外源因素诱导下,紫外线、DNA损伤、化疗或氧化应激等均可诱导细胞发生提前衰老,这些急性或慢性损伤均可导致细胞形态加速改变,发生早衰。早衰使得人体器官功能下降,疾病风险增加,罹患如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黄斑变性、卵巢早衰、2型糖尿病和癌症等,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细胞衰老是一种不可逆的生长停滞现象,而环境外源因素引起的早衰在一定程度上可逆。因此,早期鉴定衰老的发生及环境外源因素诱导的早衰,筛选并鉴定衰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是实现精准医学时代的精准筛查和早期诊断的关键措施,预防早衰发生或使其逆转,及早预防年龄相关病患,有望改善健康寿命。衰老与年龄相关疾患密切相关,衰老表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丰度在年龄相关疾患进展中发生改变,可作为疾病早期的生物学标志及临床干预靶标。
目前,在细胞衰老研究中涉及的检测指标包括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端粒和端粒酶、衰老相关的异染色质灶、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活性氧簇以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和p16等。这些检测指标在衰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各具特点。然而,关于细胞早衰的检测,目前还是空白。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目前在衰老及早衰领域诊断标志物的欠缺,为细胞早期衰老及年龄相关疾患的早期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节律基因蛋白表达和RNA甲基化修饰在制备衰老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衰老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节律基因蛋白表达和RNA甲基化修饰在制备衰老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衰老包括复制性衰老(即正常衰老过程)和氧化应激诱导的早衰。
所述细胞是随年龄增加而逐渐衰老的细胞;优选为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所述衰老检测试剂盒是通过检测细胞中节律基因蛋白的表达量和RNA甲基化修饰水平判断细胞衰老。
所述节律基因为ADCY9、PRKACB、CREB1和PER2。
当检测到细胞中所述ADCY9、PRKACB、CREB1和PER2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蛋白低表达,和/或所述PER2的m6A RNA甲基化含量降低,表明细胞进入衰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03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