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在封闭测试场的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1980.7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6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强;孙志伟;范波翔;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紫荆花开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何悦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汽车 测试 场景 封闭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联车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在封闭测试场的布置方法,封闭测试场内包含有若干测试场景提供给车辆训练,其中封闭测试场内测试场景的布置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划分多个典型场景M,从典型场景M中具体细化出多个待规划场景N,其中,典型场景中还包含有多个特点用以满足基本测试需要;将每个典型场景M与每个待规划场景N进行关联,计算得分;根据最后的得分,将关联性大的典型场景和待规划场景划分到同一功能区,通过划分后的功能区得到布置完成的封闭测试场,有利于不同测试场景的组织实施,降低了不同类型场景的搭建时间,降低建设成本、避免设施设备重复布置,提高了测试场管理单位的运营管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在封闭测试场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标准指南,为各地示范区建立更加全面的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测试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该指南只对道路、模拟隧道、交通信号设施等提出基本需求,并没有对智能网联汽车具体的测试场景进行详细描述。场景测试场以真实的交通行驶环境为测试背景,用于测试的道路为人为可控的行驶环境,立足服务测试及演示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通讯两大类关键技术,测试区覆盖安全、效率、信息服务及新能源等四大类型技术场景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场景: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驶行环境与汽车驾驶行为的综合反映,描述了外部道路、气象和交通参与物以及车辆自身的驾驶任务和状态等信息。服务于特定测试目的的场景被成为测试场景。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领域没有统一的场景建设、布置规范,表现为各个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或示范区规划的、建设的测试场景种类不一,数量千差万别,虽测试场景的名称相同,但实际内容包括附属设施设备均不一样,从而导致各示范区的测试结果不一致、不互认,无统一标准,阻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跨区域协同发展。例如重庆示范区设有直道、弯道、隧道、桥梁、淋雨、林荫道等场景;北京示范区建设有覆盖高速、城市、乡村道路环境,提供了隧道、雨雾、模拟光照、湿滑路面、收费站、服务区、铁路道口等场景;武汉示范区建设有模拟湿滑、涉水、山路、林地、高速、砖石、桥梁等测试场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8332977《一种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的分类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测试场景的分析方法,但是该方法是针对虚拟测试场景库而言的,主要分析了从多个场景中如何选择优先度更高的测试场景问题,并不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布置测试场景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有以下不足:①不同单位及人员对场景的理解不一致,场景建设的场地、附属设施设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②没有对场景进行优化布置,设施设备重复,增加了建设成本,测试效率低下;对测试厂商而言,增加了测试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在封闭测试场的布置方法,为了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布置测试场景的问题,以达到降低建设成本、避免设施设备重复布置、优化智能网联车辆测试流程的目的。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在封闭测试场的布置方法,封闭测试场内包含有若干测试场景提供给车辆训练,其中封闭测试场内测试场景的布置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封闭测试场内包含有若干测试场景提供给车辆训练,其中封闭测试场内测试场景的布置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划分多个典型场景M,从典型场景M中具体细化出多个规划场景N,其中,典型场景中还包含有多个特点用以满足基本测试需要,执行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紫荆花开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紫荆花开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