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控制单元、通信方法以及车载网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2960.1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崇光;芳贺智之;前田学;松岛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6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瑞东;段承恩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控制 单元 通信 方法 以及 车载 网络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电子控制单元、通信方法以及车载网络系统。X‑ECU(100)具备:接收部(110a),其从CAN总线逐次接收帧并向接收缓冲器(120a)进行保存;接收部(110b),其从第2网络逐次接收帧并向接收缓冲器(120b)进行保存;生成部(130),其参照各接收缓冲器的数据,逐次生成作为车辆的行驶控制用的数据的第1种数据和作为在车辆的行驶控制以外所使用的数据的第2种数据,将各种数据分别保存于发送缓冲器(140a)和发送缓冲器(140b);以及发送部(150),其优先发送优先种类数据,优先种类数据是各发送缓冲器中的各种数据中的某种数据。
本申请是于2017年4月2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80004872.7、名称为“电子控制单元、通信方法以及车载网络系统”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消息处理技术,该技术用于包括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网络的车载网络中的消息(message)的收发(发送和接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中的系统内,配置有许多被称为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的装置。连接这些ECU的网络被称为车载网络。车载网络存在多种标准。作为其中最主流的车载网络之一,存在由ISO11898-1规定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这一标准。在CAN中,与作为有线传输路径的总线(Bus)连接的各ECU(节点)对帧(消息)进行收发。另外,在CAN中不存在指示送达地(接收方)和/或发送源的标识符,发送节点对每一帧附加ID(CAN-ID)而进行发送(也就是说向总线送出信号),各接收节点仅接收预先确定的CAN-ID的消息(也就是说从总线读取信号)。在CAN中,CAN-ID与消息的优先级相关,在多个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消息的情况下,根据CAN-ID的值进行通信仲裁。通过通信仲裁等,能够避免在总线上消息发生冲突而消失这一情况,因此CAN网络适于如数据的消失可能会妨碍车辆安全行驶这样的、车辆的行驶控制用数据的传输等。
另外,已知先进驾驶辅助(支援)系统(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System)。在ADAS的功能(例如停靠辅助功能、车道维持辅助功能、碰撞回避辅助功能等)中,例如利用由连接于车载网络的传感器取得的信息也就是说由车载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由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取得的信息,基于该信息,在ECU中识别车辆的周边环境并根据识别结果来进行车辆的控制。由于ADAS的高度发展,在车载网络中通信的信息的量(数据量)可能会增加。在CAN中能够由一帧(标准格式的数据帧)发送的数据小于等于8个字节,因此不适于像由车载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等这样的数据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
作为用于传输更多信息的标准,存在由IEEE802.3规定的Ethernet(以太网)(注册商标)这一标准。Ethernet(注册商标)的帧使指示发送目的地和/或发送源的信息包含于报头(head)。在Ethernet(注册商标)中,能够由一帧发送的最大数据量比CAN的大,且通信速度快。如上所述,能避免消息消失的CAN网络更适合于车辆的行驶控制用数据的传输,而由车载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等数据即便稍有消失其不良影响也不大。因此,Ethernet(注册商标)网络比CAN网络更适合于由车载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等较大的数据的传输等。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遵循CAN协议的设备与遵循Ethernet(注册商标)协议等的设备之间进行对消息的中继的网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1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未经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