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在sdLDL-C检测试剂盒开发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4890.3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芮双印;张艳凤;符修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9 | 分类号: | C12N1/19;C12N9/16;C12N15/81;C12Q1/44;C12Q1/60;C12R1/84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脂酶 基因工程 及其 构建 方法 sdldl 检测 试剂盒 开发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方法如下:优化磷脂酶D基因密码子、分析磷脂酶D基因糖基化位点、糖基化位点定点突变及全基因合成、获得初步工程菌、质粒抽提、毕赤酵母细胞转化、重组阳性转化子的鉴定。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在sdLDL‑C检测试剂盒开发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构建的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能够高效表达PLD蛋白,水解酶活达115.2U/mL,且实现了其对现有sdLDL‑C检测试剂盒中PLD的替代,大大降低相应试剂盒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在sdLDL-C检测试剂盒开发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简称PLD,EC 3.1.4.4)是作用于磷脂分子中磷酸与有机碱间磷酰氧键(P-O)的一类酶。作为磷酸二酯酶超家族的一员,PLD是催化磷脂水解第一步反应的关键酶之一,参与细胞脂质代谢、信号转导及生物膜形成等。此外,它还可以催化各种羟基化合物与磷脂碱基结合形成新的磷脂,这一重要的特性称为磷脂酶D的碱基交换反应(Base exchange reaction),也称为转磷脂反应(Transphosphatidylation)。利用PLD的这一重要特性可以合成稀有磷脂(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以及新型甘油醚磷脂等)、新型药物释放系统等。因此,PLD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
磷脂酶D广泛分布于病毒、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由于具有较好的转磷脂活性、较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和较强的底物耐受性,微生物来源的磷脂酶D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报道的PLD主要来源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轮枝链霉菌属(Streptoverticillium)、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等。其中,链霉菌来源的PLD是目前报道最多的,且它们具有较好的水解和转磷脂活性。此外,少数酵母菌和丝状真菌也能生产PLD,包括酵母(Saccharomyces)、假丝酵母属(Candida)、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aromyces)和镰刀菌属(Fusarium)等。
目前,国外对微生物PLD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一些酶制剂公司已筛选出高产PLD的链霉菌菌株。但链霉菌较长的生长周期(近7d)给实际生产和应用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商品化PLD的价格非常昂贵,如Sigma-Aldrich公司的Streptomyces sp.PLD酶制剂,每毫克售价约一千元人民币左右。而目前国内由微生物发酵制备PLD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基本上都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还没有相关的PLD产品。对进口酶源的高度依赖严重影响了我国下游产业的发展,包括体外诊断试剂的自主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在sdLDL-C检测试剂盒开发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所述基因工程菌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一种产磷脂酶D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磷脂酶D基因密码子的优化
选择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链霉菌来源的磷脂酶D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得到适合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序列;
(2)磷脂酶D基因糖基化位点分析
将优化过的磷脂酶D基因利用相关软件分析蛋白的糖基化位点;
(3)糖基化位点定点突变及全基因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48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