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子被测件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检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6016.3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1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义保;杨林;丁世联;周明;夏纯胜;黄强;胡晨光;胡斌;曾思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34;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子 被测件 全方位 多功能 综合 检测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被测件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检测机构,属于机械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包括送料单元、外观检测单元、功能测试单元、运动抓取单元、工装基板;所述送料单元包括装夹定位组件、送料组件,所述装夹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送料组件上,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工装基板滑动连接。本发明将外观检测与功能检测集成在一套综合测试装置中,具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机构特点,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无死角外观检测,并通过功能检测机构,实现电子产品多种电讯功能测试;并且该机构抓取单元上的固定板可快速更换,外观检测单元可根据需要对光源及相机的安装位置及角度进行调整,生产节拍较快,适合应用于大批量自动化生产,值得被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被测件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对电子被测件的检测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电子被测件存在的问题,提高被测件质量。随着检测行业的悄然兴起和迅猛发展,先进的检测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这些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可以对电子被测件进行充分的检测。
在电子被测件检测项目中,外观检测与功能检测是两个重要的检测分支。所有的生产检测手段都是为最终的交付服务。外观或功能存在缺陷,会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甚至直接导致退货,因此特下线终检环节至关重要。通过外观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被测件外表面是否有损坏,被测件标识是否有遗漏,螺钉是否安装到位,零部件是否有松动、磨损、变形甚至裂纹等。通常情况下,在进行ICT电路常规性检测及程序烧录包后,会进行比较细致的功能检测,但是功能检测后一般会进行装配、焊接与老化作业,为了防止这些工步对被测件状态形成影响,需要通过下线前的功能检测,对电子被测件的主要功能进行最终确认。如何将功能测试和外观检测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被测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被测件达到良好的交付状态,是自动化生产测试领域的难点问题。
在测试模式上,传统的下线终检通常采用外观与功能分离独立测试,通常采用两台设备完成。集成度较高的将两台设备串联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中,集成度稍差的通常将外观检测设备置于线体之外,单独进行检测,或进行发货前的抽检。特别指出的是,传统外观检测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检测,直接采用肉眼识别的方式检测;另一种是固定式机器视觉检测,通过相机对被测件拍照并与系统里的样本图片进行比对。显而易见,人工作业低效,长时间检测会因为视觉疲劳出现误判情况。固定式机器视觉检测角度较少,外观检测不全面。为此,提出一种用于电子被测件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检测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电子产品大规模生产终检中全方位外观检测及多功能综合测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被测件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检测机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送料单元、外观检测单元、功能测试单元、运动抓取单元、工装基板;所述送料单元包括装夹定位组件、送料组件,所述装夹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送料组件上,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工装基板滑动连接;所述外观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相机、至少一个光源、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设置在所述工装基板上,所述相机、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所述功能测试单元包括多个功能测试模块,各所述功能测试模块均与所述工装基板连接,所述功能测试模块包括仿形块、仿形块安装座、压紧组件、仿形端子组,所述仿形端子组设置在所述压紧组件上,所述压紧组件、所述仿形块均设置在所述仿形块安装座上,所述仿形块、所述仿形端子组与被测件的形状匹配,所述仿形块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工装基板上;所述运动抓取单元包括多轴机器人、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设置在所述多轴机器人上,所述多轴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工装基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料导杆气缸、送料装配夹具,所述送料导杆气缸的导杆两端设置在所述工装基板上,所述送料导杆气缸的气缸与所述送料装配夹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