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酯酵母菌及其在酸肉制作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6327.X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心萍;吕静;纪超凡;张素芳;梁会朋;蒋翠翠;刘梦杨;杨晶;张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A23L13/74;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酵母菌 及其 制作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酵母菌LXPSC1,保藏号为:CGMCC No.21289;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该酵母菌制备的酸肉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肉和酵母菌LXPSC1按1g:7~9logCFU的比例配比,并加入适量的腌料和拌料。本发明酿酒酵母菌LXPSC1可以抑制酸肉脂质氧化并降低生物胺含量,提升了产品安全性;另外,产品中呈味氨基酸和酯类物质含量升高,其中,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含量分别是现有技术制作酸肉的1.42倍、2.74倍、7.49倍、12.73倍、4.20倍和4.00倍,能够有效改善气味、口感等感官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产酯酵母菌、由该酵母菌制作的酸肉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酸肉,又名酸鲊肉,是苗族及侗族少数名族的一种传统佳肴。酸肉,可生食,可炒食,味道鲜嫩爽口,使人食欲倍增。但是酸肉的制作以家庭作坊式的传统工艺为主,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小、季节性强、产品质量不稳定、风味不足、生产周期长达一至两个月,产品无标准、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缺陷。
发酵肉制品富含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除了能够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氨基酸,增加营养外,还能够产生独特的风味。发酵肉中风味的形成除了依赖于肉体自身内源酶会使蛋白质降解,大部分还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酸肉在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酸香特征。现在发酵产品中,酯类化合物是常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由于较低的气味阈值,在合适的浓度下,酯类化合物为整体风味贡献了令人愉悦的果香。
酸肉含有较多的酯类物质,其中丙酸乙酯具有菠萝香味,丁酸乙酯具有果香和菠萝香味,己酸乙酯具有水果香味,辛酸乙酯具有类似白兰地的香气,并有甜味等,癸酸乙酯具有椰子香味,棕榈酸乙酯具有奶油香味。这些酯类物质构成了酸肉中的主要酯类风味(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metabolites of a Chinesefermented pork product,sour mea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Technology.DOI:10.1111/ijfs.14905)。然而,这些风味物质的产生及含量极容易受到自然发酵环境的影响,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风味物质的产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酯酵母菌及其制作发酵酸肉的方法,以解决现有酸肉生产中酯类风味生产不稳定,并且产品无标准化、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酵母菌,该酵母菌LXPSC1于2020年12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1289,分类命名为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一种用所述酵母菌LXPSC1制备的酸肉,肉和酵母菌LXPSC1按1g:7~9logCFU的比例配比,并加入腌料和拌料。
优选的,加入质量为0.4~1.0%糖、1~6%酒、3~9%食盐。
优选的,1~6%辣椒、0.2~1%花椒面、0.1~1%小茴香、0.3~0.5%八角、0.1~0.3%孜然粉、10~30%米粉。
一种用酵母菌LXPSC1制备酸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发酵剂的制备:取酵母菌LXPSC1在YPD琼脂培养基上划线,于28℃下恒温培养12~48h;将单菌落挑入YPD肉汤培养基中,在28℃、100~200rpm,下振荡培养16~24h,再以5~20%的接种量接种至YPD肉汤培养基中,在28℃、100~200rpm下振荡培养16~24h;将菌液置于5000~8000rpm离心10~30min收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菌体1~2次,再次将其菌液置于5000~8000rpm离心1~5min收集菌体,制成悬浮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