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绝缘子自然污秽的试验盐密修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6642.2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曹斌;姚远;刘育豪;包炜杰;温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屹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7 | 分类号: | G01N27/07;G01R31/12;G01R3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面 电导率 绝缘子 自然 污秽 试验 修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绝缘子自然污秽的试验盐密修正方法,包括分析区域选取、污层局部表面导电率测量、污层的局部等值盐密测量和污层局部表面导电率测量、污层的局部等值盐密测量关系曲线绘制几个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自然积污绝缘子表面污秽的可溶盐一般由多种难、易溶盐共同组成。同一地区的绝缘子表面污秽中的可溶盐成分不受绝缘子伞型、材质、布置方式、离地高度、积污时间、污秽轻重等的影响,污秽可溶盐成分相对固定,因此,和绝缘子表面污秽度的测量相比,绝缘子表面污秽可溶盐成分的分析需求低得多,仅需测量若干个点即可得到该地区表面电导率和等值盐密的关系,进一步能够实现对该地区所有绝缘子表面污秽度进行修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绝缘子自然污秽的试验盐密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需求逐年增大。输电线路的外绝缘故障,特别是绝缘子污秽闪络是影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描述绝缘子表面污秽的轻重程度并指导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设计,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采用等值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现场等值盐度(SiteEquivalent Salinity,SES)和定向积尘密度(Dust Deposit Gauge Index,DDGI)等表征绝缘子的现场污秽度。其中等值盐密的测量方法简单,便于电网运维人员现场测量,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电力系统已经积累了大量基于等值盐密的绝缘子污秽数据,等值盐密已成为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设计以及电力系统污区图绘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利用等值盐密表征绝缘子污秽度的最大缺点是:相同等值盐密的自然积污绝缘子的污闪电压分散性很大,并且与人工染污绝缘子的污闪电压不同。人工污秽试验中一般使用NaCl模拟绝缘子污秽中的可溶盐,NaCl的溶解度大、溶解速率快,在绝缘子饱和受潮时即可完全溶解。人工染污绝缘子的闪络电压和其试验盐密(Salt Deposit Density,SDD)成负幂指数关系,并且多次试验的分散性较小。然而,受到输电线路周边污染源的影响,自然积污的绝缘子表面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微溶盐。为了方便测量,相关标准中规定的等值盐密测量用水量较大,而绝缘子饱和受潮时的表面附水量很少,这使得在等值盐密测量过程中完全溶解的微溶盐在绝缘子实际受潮时可能只有部分溶解,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相同等值盐密的自然积污绝缘子的污闪电压可能并不相同。
国内外研究机构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可溶盐如硝酸盐、硫酸盐等对绝缘子污闪电压的影响。然而,由于自然污秽中的可溶盐成分复杂多样,不同可溶盐对污闪电压影响不同,想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可溶盐成分对污闪电压的影响需开展大量的污闪试验,并且最终得到的绝缘子可溶盐成分修正模型可能过于复杂,无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发明内容
1.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绝缘子自然污秽的试验盐密修正方法,研究绝缘表面污层的受潮特性和污秽中可溶盐的溶解特性,比较饱和受潮时和等值盐密测量时绝缘子污秽中可溶盐的溶解量,使得自然污秽等值盐密与绝缘子串的污闪电压有更好的对应关系,能够更为精确地描述绝缘子表面污秽的轻重程度并指导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设计。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绝缘子自然污秽的试验盐密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绝缘子表面的某一区域作为污秽可溶盐成分分析区域;
步骤2,在步骤1的分析区域滴入去离子水使其受潮;
步骤3,利用电极测量污层局部表面导电率,至表面导电率稳定后,再向表面滴入195mg/cm2的去离子水;
步骤4,测量污层的局部等值盐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屹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屹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