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1443.0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娄全;田好敏;万祥云;贾炳;杨艳辉;齐轩轩;付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5 | 分类号: | E21D11/15;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孙妮 |
地址: | 467036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空间 支护 用锚支 组合 | ||
1.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包括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锚杆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为弧形支护面板,所述上支护面板(1)和侧支护面板(2)安装有多根沿巷道内壁的径向延伸且能够嵌入巷道内的锚杆组件(5),两个对称布置的上支护面板(1)贴合于巷道的横截面正上方,每个上支护面板(1)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侧支护面板(2),每个侧支护面板(2)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底部支护面板(3);
两个上支护面板(1)下方通过顶部衔接桁架(6)连接到水平的横梁(7)上,所述横梁(7)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梁(8),所述侧支护面板(2)、底部支护面板(3)均通过支撑连杆(9)与侧梁(8)连接,所述侧梁(8)底部通过侧梁支撑(12)固定在巷道底面上,所述底部支护面板(3)通过底部面板支撑(11)固定在巷道底面上,且所述底部面板支撑(11)和侧梁支撑(12)均能够调节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支护面板(1)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护面板(1)与侧支护面板(2)间的上表面铰接,下表面通过面板间阻尼器(4)连接,所述侧支护面板(2)与底部支护面板(3)间的上表面铰接,下表面通过面板间阻尼器(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护面板(2)、底部支护面板(3)各通过一根支撑连杆(9)与侧梁(8)铰接,其与侧梁(8)的铰接点分别为上铰接口(91)和下铰接口(92),所述上铰接口(91)上还连接有另一根支撑连杆(9)到底部支护面板(3),所述下铰接口(92)上还连接有另一支撑连杆(9)到底侧支护面板(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护面板(2)与侧梁(8)间连接有面板侧梁阻尼器(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组件(5)包括锚杆外筒(51)、锚杆支撑组件(53),所述锚杆外筒(51)为有内螺纹的空心筒体,其内装有与之螺纹配合的锚杆螺杆(52),所述锚杆外筒(51)通过外筒连接板(54)与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的外表面连接,所述锚杆螺杆(52)贯穿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并通过可拆卸的螺杆连接板(55)与其内表面连接,且所述锚杆外筒(51)中还沿轴向排列有多个锚杆支撑组件(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支撑组件(53)包括活动套筒(531)、上连杆(532),所述活动套筒(531)可沿锚杆外筒(51)轴向移动地套设在其外围,所述活动套筒(531)的边缘沿圆周铰接有多根上连杆(532),所述上连杆(532)远离活动套筒(531)的一端通过连接销(5311)铰接有下连杆(533),每根所述下连杆(533)远离上连杆(532)的一端共同铰接到固定套筒(536)上,所述固定套筒(536)固定套设在锚杆外筒(51)外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支撑组件(53)还包括螺杆套筒(535)和内连杆(537),所述活动套筒(531)与固定套筒(536)间的锚杆外筒(51)上开设有与上连杆(532)\下连杆(533)位置对应的通槽(534),位于通槽(534)内的锚杆螺杆(52)上可沿其周向转动地设有螺杆套筒(535),所述螺杆套筒(535)上沿圆周铰接有多根内连杆(537),每根所述内连杆(537)贯穿通槽(534),且远离螺杆套筒(535)的一端铰接在上连杆(532)的中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14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