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1443.0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娄全;田好敏;万祥云;贾炳;杨艳辉;齐轩轩;付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5 | 分类号: | E21D11/15;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孙妮 |
地址: | 467036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空间 支护 用锚支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包括上支护面板、侧支护面板、锚杆组件,其中,所述上支护面板、侧支护面板为弧形支护面板,其垂直于上表面方向上安装有多根锚杆组件,两个对称布置的上支护面板贴合于巷道的横截面正上方,每个上支护面板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侧支护面板,每个侧支护面板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底部支护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利于控制围岩释放应力,避免面板间连接出现应力集中,支杆连接的稳定性和,锚杆组件的安装不需要灌浆,能够拆卸回收,且效果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护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
背景技术
采用巷道支护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底下空间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巷道进行支护的基本目的在于缓和及减少围岩的移动,使巷道断面不致过度缩小,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
巷道支护经历了木支护、砌碹支护、型钢支护到锚杆支护的漫长过程。多年来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锚杆支护是经济、有效的支护技术,与棚式支架支护相比,锚杆支护显著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现有技术中,隧道或地下空间开挖后,通常采用敷设钢架及钢筋网片并喷射混凝土的方式形成临时支护,辅以打设系统锚杆,抑制围岩变形坍塌。其施工存在安全风险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材料浪费严重、质量难保证等问题,是一种高风险、重污染、低效率的施工作业。
现有技术中,亦有工程采用预制支撑面板进行支护,如此则存在结构刚度大,周边围岩不能有效释放内部应力,无法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导致临时支护结构的材料浪费或临时结构破损失效。
另外,现有技术中,锚杆采用内部灌浆的方式固定在锚杆孔内,不能拆卸回收,同样导致了支护材料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包括上支护面板、侧支护面板、锚杆组件,其中,所述上支护面板、侧支护面板为弧形支护面板,所述上支护面板和侧支护面板安装有多根沿巷道内壁的径向延伸且能够嵌入巷道内的锚杆组件,两个对称布置的上支护面板贴合于巷道的横截面正上方,每个上支护面板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侧支护面板,每个侧支护面板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底部支护面板;
两个上支护面板下方通过顶部衔接桁架连接到水平的横梁上,所述横梁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梁,所述侧支护面板、底部支护面板均通过支撑连杆与侧梁连接,所述侧梁底部通过侧梁支撑固定在巷道底面上,所述底部支护面板通过底部面板支撑固定在巷道底面上,且所述底部面板支撑和侧梁支撑均能够调节高度。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两个所述上支护面板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护面板与侧支护面板间、侧支护面板与底部支护面板间的上表面铰接,下表面通过面板间阻尼器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侧支护面板、底部支护面板各通过一根支撑连杆与侧梁铰接,其与侧梁的铰接点分别为上铰接口和下铰接口,所述上铰接口上还连接有另一根支撑连杆到底部支护面板,所述下铰接口上还连接有另一支撑连杆到底侧支护面板。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侧支护面板与侧梁间连接有面板侧梁阻尼器。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锚杆组件包括锚杆外筒、锚杆支撑组件,所述锚杆外筒为有内螺纹的空心筒体,其内装有与之螺纹配合的锚杆螺杆,所述锚杆外筒通过外筒连接板与上支护面板/侧支护面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锚杆螺杆贯穿上支护面板/侧支护面板,并通过可拆卸的螺杆连接板与其内表面连接,且所述锚杆外筒中还沿轴向排列有多个锚杆支撑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1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