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偶氮染料还原的芳香胺的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2390.4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6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倩;周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刘向丹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偶氮染料 还原 芳香 样品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偶氮染料还原的芳香胺的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使含偶氮染料的样品与醇类溶剂接触,将偶氮染料溶解于醇类溶剂,得到提取液;使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分散于所述提取液中;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反应,使提取液中的偶氮染料还原分解为芳香胺,并控制反应时间与光照波长使芳香胺不会进一步分解,得到用于检测的样品液。从样品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钛颗粒后,进样于质谱或液质联用仪器进行检测。本发明方法对样品的还原处理具有快速温和、无需高浓度还原剂、无需高温的特点,本方法可以实现样品中偶氮还原分解产生的芳香胺的直接质谱检测,无需繁琐冗长的色谱分离或固相萃取前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检测的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含禁用偶氮染料的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偶氮染料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团(—N=N—)的染料,它是一类应用广泛的着色剂,常用于化学纤维、皮革、纸张等染色以及油墨、塑料、化妆品等的着色。部分用“芳胺类中间体”合成的偶氮染料,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发生还原反应导致偶氮基团双键断裂,从而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芳香胺化合物,或在进入人体内会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还原为芳香胺。而这些芳香胺有部分是具有致癌性的。因此这类能释放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被称为“禁用偶氮染料”。目前为止,被发现的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一共有23多种,而释放这些芳香胺的偶氮则有135种且不断在增加。1997年,欧盟发布了67/648/EC指令,要求欧盟国家禁止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可分解并释放出致癌性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国家标准《GB/T 17592-201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测定》种就以26种芳香胺为检测对象。2001年3月27日,欧盟又发布了2001/C 96E/18指令,明确规定此类染料的芳香胺检出量不得超过30mg/kg。我国《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禁止使用可分解致癌性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并规定芳香胺限量值为20mg/kg。
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主要是基于检测样品中的偶氮染料经还原分解后,是否存在有害的芳香胺,继而反推样品是否使用了禁用的偶氮染料。因此,准确检测织物、皮革和包装纸等样品中由偶氮染料还原分解产生的芳香胺化合物对于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检测偶氮还原分解产生的芳香胺,在检测之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对样品中的偶氮染料进行还原。关于偶氮染料的还原,在早期的一些研究报道中,大多采用强碱性的Na2S2O4-NaOH和强酸性的SnCl2-HCl还原体系。上述体系的反应条件过于激烈,在染料充分还原的同时,副反应也较多,导致后续的分离、分析检测难度增加。近年来,欧盟和我国均采用在0.06mol/L柠檬酸盐缓冲溶液(pH=6)和70℃下,用Na2S2O4对样品中的偶氮染料进行还原处理。该方法虽然还原反应的条件更加温和,副反应更少,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还原剂(50mg/mL)同时需要加热。由于这些限制,传统的还原方法对样品都有破坏性且大量的反应试剂将造成无法直接在线的进行质谱检测,反应试剂将产生强烈的离子抑制,传统的方法需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来进行分离检测。因此,需要开发更加快速直接、与质谱兼容、无需大量反应试剂的还原方法,使得还原方法有潜力与原位采样或成像技术结合实现固体样品中偶氮分解的芳香胺的无损甚至原位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快速温和、与质谱兼容的用于检测偶氮染料还原的芳香胺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并与质谱联用实现偶氮还原分解产生的芳香胺的快速检测或质谱成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检测偶氮染料还原的芳香胺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使含偶氮染料的样品与醇类溶剂接触,将偶氮染料溶解于醇类溶剂,得到提取液;
使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分散于所述提取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2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麻秆豆腐猫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