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2918.8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邹桂征;傅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0;G01N27/327;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陈桂玲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剂型 电化学 发光 免疫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分析技术方法领域,涉及一种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1)以溴化铟,三(二甲胺基)膦,溴化锌和油胺为原料,制备油溶性磷化铟纳米晶分散溶液;(2)以油溶性磷化铟纳米晶,乙酸锌和正十二硫醇为原料,制备油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3)将油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巯基丙酸及硫代苹果酸,制备水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溶液;(4)制备水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标记的二抗;(5)制备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共反应剂,避免了因共反应剂而对生物物质及细胞产生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技术方法领域,涉及一种以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材料为标记物的、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兼具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的技术,由于响应快,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控制,因此在生物分析、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在ECL检测中,对目标的高灵敏度检测不仅取决于发光体的高发光效率,还取决于有效的信号切换模式。
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能够依靠单向阳极或单向阴极电化学驱动的方式实现ECL,而且辐射效率高、强度大,是目前最常见的电化学发光应用模式,高浓度共反应剂(大部分为烷氨基)既是获得高强度电化学发光的先决条件,又是电化学发光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限制条件;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体系与相关技术研发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
现阶段,学术界通常采用将共反应剂与电化学发光物共价键偶联或共反应剂内嵌于发光物载体的方式实现无外加共反应剂的电化学发光效果。例如鞠熀先等采用将共反应剂三乙胺与发光物聚合物量子点共价偶联的方式,缩短电子转移路程和减少自由基中间体的传输距离,实现了无外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的传感应用(Angew.Chem.Int.Ed.2021,60,197–201)。尚无仅依靠阳极氧或阴极还原方式实现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的应用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尤其是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均需要共反应剂参与,本发明以纳米材料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为标记物,提供了一种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术语说明:
抗原:本发明所述的抗原(Ag)指甲胎蛋白抗原,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常规的抗原。
一抗:本发明所述的一抗(Ab1)指对本发明所述抗原对应产生的抗体,本发明对于上述抗原对应的单克隆抗体效果更好。
二抗:本发明所述的二抗指对上述抗原和一抗对应产生的二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以溴化铟为铟源,三(二甲胺基)膦为膦源,溴化锌为稳定剂,以油胺作为溶剂和配体,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制备得到油溶性磷化铟纳米晶(InP NCs)分散溶液;
(2)以油溶性磷化铟纳米晶为纳米晶核,乙酸锌为锌源,正十二硫醇为硫源,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制备油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InP/ZnS NCs);
(3)将油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溶于二氯甲烷中,依次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巯基丙酸及硫代苹果酸,制备水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溶液;
(4)制备水溶性磷化铟/硫化锌纳米晶标记的二抗,即:InP/ZnS|Ab2;
(5)采用在工作电极表面形成夹心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将InP/ZnS|Ab2枝接并固定到工作电极表面,制备无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2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