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3192.X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4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超;郑权;刘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0 | 分类号: | B61G7/00;B61G5/06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魏炜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钩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解钩气缸,推送气缸,还包括主风管连接器;以及分别与主风管连接器后端连接的第一双气控两位五通阀,与主风管连接器前端连接的第二双气控两位五通阀;第一双气控两位五通阀的两个第一工作口分别与推送气缸的前端接口和后端接口连接;第二双气控两位五通阀的两个第二工作口分别与解钩风管和第一主控端连接。通过第二双气控两位五通阀两个控制端的压力差控制第一双气控两位五通阀两个控制端的压力差,进而控制第一双气控两位五通阀的阀向,实现对推送气缸前端或后端的充排气,进而控制电气车钩伸出和缩回。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钩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动车组、城轨及地铁车辆中的全自动钩缓装置中,匹配有推送系统的电气车钩已成为一个标准配置,随着机械车钩的自动连挂和解钩,电气车钩发生连挂和解钩,进而实现两列车组电气线路的自动连挂和分离。目前,现有车钩控制系统的气动控制单元通常采用两个单气控两位五通阀控制推送气缸的前端和后端的排气和进气,单气控两位五通阀一端靠气压进行控制,另一端利用弹簧进行复位,此车钩控制系统容易使得推送气缸运行不平稳,从而导致电气车钩的伸出和缩回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解钩气缸,所述解钩气缸一端用于与机械车钩连接,另一端通过解钩风管与车厢上的解钩控制阀相连;所述解钩气缸的活塞杆可推动所述机械车钩解钩;
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活塞杆可驱动电气车钩伸出或缩回;
还包括主风管连接器;
与所述主风管连接器后端连接以为其供风的主风管;
与所述主风管连接器后端连接的第一双气控两位五通阀;
以及与所述主风管连接器前端连接的第二双气控两位五通阀;
所述第一双气控两位五通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副控端、第一主控端、第一工作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副控端分别与所述主风管连接器后端相连,所述第一工作口分别与所述推送气缸的前端接口和后端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双气控两位五通阀包括第二进气口、第二副控端、第二主控端、第二工作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主风管连接器前端相连,所述第二副控端与所述主风管连接器后端相连,所述第二主控端与解钩风管连通,所述第二工作口分别与所述解钩风管和所述第一主控端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双气控两位五通阀的阀芯朝向所述第一主控端的承压面积大于朝向所述第一副控端的承压面积,以在所述第一主控端和所述第一副控端气压相同的时,使得所述第一主控端受到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副控端受到的压力,从而所述第一主控端可推动阀芯换向;
所述第二双气控两位五通阀的阀芯朝向所述第二主控端的承压面积大于朝向所述第二副控端的承压面积,以在所述第二主控端和所述第二副控端气压相同的时,使得所述第二主控端受到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副控端受到的压力,从而所述第二主控端可推动阀芯换向;
所述第一副控端受到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主控端受到的压力时,与所述推送气缸前端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一工作口进气,与所述推送气缸后端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一工作口排气;反之,与所述推送气缸后端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一工作口进气,与所述推送气缸前端接口连接的所述第一工作口排气;
所述第二副控端受到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主控端受到的压力时,与所述第一主控端连接的所述第二工作口进气;反之,则与所述第一主控端连接的所述第二工作口排气。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待连挂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3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