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机械工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3432.6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2 | 分类号: | B25J9/0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李英姿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缓冲 结构 机械工程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机械工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主要包括自动夹持机构、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和机箱;所述自动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块、夹持滑轨和夹持底座;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X轴底座、X轴滑轨和X轴移动块;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Y轴底座、Y轴滑轨和Y轴移动块;所述Z轴移动机构包括Z轴底座、Z轴滑轨和Z轴移动块,所述机箱包括机箱门、缓冲弹簧、固定杆、升降杆、万向轮、散热口、触摸显示屏、电源按钮、PLC控制模块、电磁阀、电机、控制气缸和电源模块,本发明主要用于机械工程中加工零部件的自动化夹持,其增加了缓冲结构,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机械工程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开发。
目前的机械工程用机器人大多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在长时间的频繁工作中,其设备易损坏,导致后期的维修及保养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机械工程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机械工程用机器人大多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在长时间的频繁工作中,其设备易损坏,导致后期的维修及保养成本较高等问题,而提出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机械工程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机械工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主要包括自动夹持机构、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和机箱,其中自动夹持机构、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以及Z轴移动机构均位于机箱的上方;
所述自动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块、夹持滑轨和夹持底座;
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X轴底座、X轴滑轨和X轴移动块;
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Y轴底座、Y轴滑轨和Y轴移动块;
所述Z轴移动机构包括Z轴底座、Z轴滑轨和Z轴移动块,所述机箱包括机箱门、缓冲弹簧、固定杆、升降杆、万向轮、散热口、触摸显示屏、电源按钮、PLC控制模块、电磁阀、电机、控制气缸和电源模块。
优选的,所述自动夹持机构中的夹持块通过夹持滑轨与夹持底座相连接,所述夹持滑轨与夹持底座为螺栓连接,所述夹持底座与X轴移动块为螺栓连接,所述X轴移动机构中的X轴底座通过X轴滑轨与X轴移动块相连接,所述X轴底座与X轴滑轨为螺栓连接,所述X轴底座与Z轴移动块为螺栓连接,所述Y轴移动机构中的Y轴底座通过Y轴滑轨与Y轴移动块相连接,所述Y轴底座与Y轴滑轨为螺栓连接,所述Z轴移动机构中的Z轴底座通过Z轴滑轨与Z轴移动块相连接,所述Z轴底座与Z轴滑轨为螺栓连接,所述Y轴移动块与Z轴底座为螺栓连接,各轴的移动机构通过长时间在滑轨上滑动容易产生磨碎,只需更换与滑轨相接触的移动块即可,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夹持块进行热处理,表面进行镀铬,提高夹持块的硬度,增加其使用寿命,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夹持块与防滑纹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机箱外部四周均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机箱外部前端设置有触摸显示屏和电源按钮,所述机箱外部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机箱外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机箱为一体成型,所述机箱外部后端设置有机箱门,所述机箱上端固定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通过缓冲弹簧与机箱下端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分别通过螺钉与工作台和机箱下端相连接,工作台升降时带动缓冲弹簧进行升降,便于遮挡机箱内部电路机构,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3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