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辐射制冷膜及其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4142.3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7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徐绍禹;杨荣贵;钟松;王明辉;尹铮杰;杨慧慧;夏兆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B32B7/02;B32B7/023;B32B7/0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储照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制冷 及其 制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辐射制冷膜及其制品,所述辐射制冷膜包括层叠设置的载体层、反射层和发射层,所述发射层为所述辐射制冷膜的入光侧,所述发射层的材料为含C‑F键的聚合物,所述载体层的材料为含C‑C键和/或C‑O键的聚合物,所述载体层在120℃下放置30min后的横向方向的热收缩率≤2%、纵向方向的热收缩率≤3%,所述辐射制冷膜的厚度为50μm‑170μm,其中,所述发射层的厚度占20%‑90%。本发明的辐射制冷膜通过材料、结构和厚度的优化,在不需要添加辐射制冷颗粒的条件下就具有优异的大气窗口发射率,进而避免了辐射制冷颗粒的添加对辐射制冷膜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的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辐射制冷膜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与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辐射制冷膜及其制品。
背景技术
在节能技术领域,辐射制冷膜能够将物体表面热量以大气窗口(8μm-13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的方式传递至外太空,达到无能耗降温的目的。如图1所示,为一种传统的辐射制冷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层11、第一反射层12和第一发射涂层13,其中,第一发射涂层13由含氟树脂固化而成,第一发射涂层13中还分布有第一辐射制冷颗粒14。该辐射制冷膜中,第一辐射制冷颗粒14添加在第一发射涂层13中,一方面,会降低辐射制冷膜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会破坏第一发射涂层13中含氟树脂分子链的有序性,导致水、氧的渗透率增加,从而降低了该辐射制冷膜的耐候性。
为了规避辐射制冷颗粒添加至含氟薄膜涂层中产生的缺陷,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传统的辐射制冷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基层21、第二反射层22、第二发射层23和含氟薄膜24,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层23包括胶体以及分布于所述胶体中的第二辐射制冷颗粒25。该辐射制冷膜中,第二辐射制冷颗粒25没有添加在含氟薄膜24中,而是添加在胶体中,从而,以胶体和第二辐射制冷颗粒组成的胶黏剂层作为第二发射层23,含氟薄膜24主要用于提高辐射制冷膜的耐候性。但是,第二辐射制冷颗粒25添加在胶体中,也会导致胶体的水、氧渗透率增加,因而也会降低辐射制冷膜的耐候性;另外,第二辐射制冷颗粒25添加在胶体中,会降低胶体的粘结力,使得辐射制冷膜的整体性下降,同时,还会破坏胶体的内部结构,降低胶体的内聚力,进而也会导致辐射制冷膜的力学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制冷效果、耐候性和力学性能的辐射制冷膜及其制品。
一种辐射制冷膜,所述辐射制冷膜包括层叠设置的载体层、反射层和发射层,所述发射层为所述辐射制冷膜的入光侧,所述发射层的材料为含C-F键的聚合物,所述载体层的材料为含C-C键和/或C-O键的聚合物,所述载体层在120℃下放置30min后的横向方向的热收缩率≤2%、纵向方向的热收缩率≤3%,所述辐射制冷膜的厚度为50μm-170μm,其中,所述发射层的厚度占2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载体层和所述发射层之间时,所述辐射制冷膜的厚度为55μm-17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层与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之为1:2-8: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层的厚度为25μm-12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发射层之间时,所述辐射制冷膜的厚度为50μm-125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层与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之为3:10-2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层的厚度为15μm-11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层的材料包括含氟树脂;
及/或,所述载体层的材料包括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及/或,所述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金属、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41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