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苯二腈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6425.1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权于;高振聪;于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3/20 | 分类号: | C07C253/20;C07C253/22;C07C253/28;C07C255/50;C07C255/51;C07C255/57;B01J27/199;B01J27/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禹静 |
地址: | 11422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苯二腈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苯二腈的合成方法,以间二甲苯为原料,分别在前期催化剂和后期催化剂存在下,依次进行氧化,得到高品质间苯二腈。相对于现有工业中的工艺,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间苯二腈的收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三废量少,并且避免使用复杂的提纯工艺,使工艺大幅简化,实现间苯二腈的绿色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苯二甲腈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芳香腈中,间苯二腈(又称间苯二甲腈,简称IP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制备杀虫剂、涂料和合成纤维等各种化工产品,在化工产业里存在着十分乐观的市场发展前景。在芳香腈的合成方法中,氨氧化方法具有污染小、操作方便、工艺简单等特点,在芳香腈等精细化工合成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芳香腈最主要和最经济的工业制备方法。
日本昭和电工、三菱瓦斯、美国Badger公司先后以固定床氨氧化和流化床进行间苯二腈的制备,随着间苯二腈等芳香腈的生产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其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世界上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800多吨。目前,我国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已经研发出NC-Ⅲ催化剂,使间苯二腈的产率可以达到78%左右。
现有的芳香二甲腈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中,主要以二甲苯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氨氧化反应,得到芳香二甲腈。氨氧化的合成工艺中,对催化剂的要求较高,需要催化剂在具有稳定的反应活性前提下,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能够使反应原料以较高的转化率进行反应得到芳香二甲腈。但是,在目前应用的催化剂催化下,间苯二腈的收率很难达到85%以上,并且在二甲腈的合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成单甲腈、酰胺类等副产物,并且反应过程中伴随深度氧化的进行,生成CO、CO2和HCN等,反应原料的利用率、间苯二腈的收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目前需要进一步优化间苯二腈的合成工艺,进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间苯二腈的收率,减少副产物的生成,简化提纯工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间苯二腈的合成方法,以间二甲苯为原料,先后进行前期氧化和后期氧化,通过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合成条件的控制,利用高转化的前期氧化产物合成间苯二腈,使得间苯二腈的收率达到97%,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产物不进行提纯工艺,即可得到高品质的间苯二腈,三废量极少,实现绿色工艺,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间苯二腈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前期催化剂和后期催化剂。
所述前期催化剂包含钒、钛和磷元素,优选地,还包含助催化剂元素Ⅰ。其中,钒、钛、磷和助催化剂元素Ⅰ的摩尔比为1:(0.03-1.5):(0.5-12):(0.01-2.0),优选为1:(0.1-1):(1-8):(0.1-1.5),更优选为1:(0.3-0.6):(2-5):(0.2-1.0)。
所述助催化剂元素Ⅰ选自Ni、W、Co、Fe和碱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选自Ni和碱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Ni和碱金属元素。所述碱金属选自Li、Na、K、Rb和Cs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Na和/或K,更优选为K。
所述后期催化剂包含钒、铬和磷元素,其中,钒、铬和磷的摩尔比为1:(0.08-1.8):(0.5-11),优选为1:(0.2-1.3):(1-8),更优选为1:(0.4-0.8):(2-5)。
优选地,所述后期催化剂还包含助催化剂元素Ⅱ。所述后期催化剂中,钒元素和助催化剂元素Ⅱ的摩尔比为1:(0.1-4.5),优选为1:(0.2-3.2),更优选为1:(0.4-1.8)。
所述助催化剂元素Ⅱ选自过渡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碱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选自Ni、Mo、Co、Fe、Pb、W或碱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Mo、Ni、Co和碱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碱金属选自Li、Na、K、Rb和Cs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Na和/或K,更优选为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6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