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检测输送管泄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1653.8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7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如伟;李祥林;李圩;万琳;王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绿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3;G06T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望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检测 输送 泄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检测输送管泄露的方法,涉及热成像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单元采用红外检测技术获取输送管的红外成像图像;对采集到的红外视频图像进行帧图像预处理;将视频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作差分运算来获取检测目标轮廓;对帧图像进行处理进行平均得到初始背景图像,对初始背景图像进行建模;进行背景差分得到二值图像,再对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滤波处理;将背景差分所得到的图像与多帧帧间差分结合所得图像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的疑似区域。本发明通过对红外检测设备采集输送管道的红外视频图像,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的疑似区域,提高输送管泄漏测量精度,并降低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成像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检测输送管泄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腐蚀、气候变化、外力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管道很容易发生泄漏。管道泄漏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甚至会进一步导致人员伤亡。所以及时识别泄漏并采取有效措施成为减少损害的当务之急。
目前,阀门泄漏检测方法主要有:气泡渗漏检测法、卤素检测法、传感器流量检测法、氦气光谱分析检测法以及超声波检漏法。传统气泡渗漏检测法虽可以检测到泄漏,但无法测量泄漏量,由此改进的集气法虽可以测量泄漏量,但精度不够,且实施局限性很大;卤素检测法操作简单,费用低,但大量使用氟利昂易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传感器流量检测法对于泄漏测量所需的仪器精度要求非常高,检测成本高,在一般工业现场难以实现;氦气光谱分析检测法检漏灵敏度高,但需要营造真空环境,检测时间较长,检测成本高,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波检漏法可以快速定位漏点,耗时短,但超声波检漏仅能进行定性判断,且环境噪声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综上所述,目前所采用的泄漏检测方式均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检测精度以及可操作性。
因此,寻求一种高精度的中远距离输送管泄漏检测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检测输送管泄露的方法,通过对红外检测设备采集输送管道的红外视频图像,对图像背景差分和帧间差分处理获取检测目标轮廓,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解决了现有的输送管泄漏测量精度不够、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红外检测输送管泄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检测单元采用红外检测技术获取输送管的红外成像图像;
步骤S2:对采集到的红外视频图像进行帧图像预处理;
步骤S3:将视频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作差分运算来获取检测目标轮廓;
步骤S4:对帧图像进行处理进行平均得到初始背景图像,对初始背景图像进行建模;
步骤S5:进行背景差分得到二值图像,再对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滤波处理;
步骤S6:将背景差分所得到的图像与多帧帧间差分结合所得图像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的疑似区域。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红外检测仪检测电气设备图像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红外视频图像进行帧图像预处理是将红外视频图像进行灰度转换,得到输送管原始图像的累积直方图。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视频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作差分运算后再取绝对值,将取得的结果和设定的阈值比较后分析该视频序列的运动特性,确定图像是否有运动目标。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相邻两帧图像作差分运算的步骤如下:
式中,Δt为获取的间隔帧数,Dk为差分运算后得到的图像,IDk为二值化后的图像,T为所设定的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绿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绿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1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用供水管网的水质监测装置
- 下一篇:立式热压炉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