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紧急救援车用泵芯套两套头自动码放组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5891.6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3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宗英 |
主分类号: | B65G47/256 | 分类号: | B65G47/256;B65G47/82;B65G47/248;B65G47/14;B65G47/71;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08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紧急 救援 车用泵芯套两 套头 自动 码放 装置 | ||
1.一种医疗紧急救援车用泵芯套两套头自动码放组对装置,包括夹持组件一、夹持组件二、推送组件一、推送组件二、摆动伺服电机一、摆动伺服电机二和机架;套筒定位在定位平台上并被夹持住,套筒的轴心线成水平方向,套筒的第一端朝向第一方向,套筒的第二端朝向第二方向;
推送组件一包括推送气缸一和推送杆一;推送气缸一的缸体和机架固定联接;推送气缸一的活塞杆和推送杆一固定联接;
摆动伺服电机一的外壳和机架固定联接;摆动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水平并且垂直于第一-第二方向设置;夹持组件一包括寻孔伺服电机一、组对气缸一、气爪支架一、气爪一、三个撑爪一和寻孔传感器一;寻孔伺服电机一的外壳和摆动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寻孔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竖直朝下;组对气缸一是带导杆型气缸,组对气缸一的缸体和寻孔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联接,组对气缸一的活塞杆竖直朝下;气爪支架一和组对气缸一的活塞杆固定联接;气爪一的缸体和气爪支架一固定联接,气爪一的三个爪体分别和三个撑爪一固定联接;气爪一的轴心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气爪一的三个爪体朝下;气爪一的轴心线和寻孔伺服电机一输出轴的轴心线重合;寻孔传感器一和气爪支架一固定联接,寻孔传感器一位于气爪一和三个撑爪一共同区域的第二方向侧;
推送组件二包括推送气缸二和推送杆二;推送气缸二的缸体和机架固定联接;推送气缸二的活塞杆和推送杆二固定联接;
摆动伺服电机二的外壳和机架固定联接;摆动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水平并且垂直于第一-第二方向设置;夹持组件二包括寻孔伺服电机二、组对气缸二、气爪支架二、气爪二、三个撑爪二和寻孔传感器二;寻孔伺服电机二的外壳和摆动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寻孔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竖直朝下;组对气缸二是带导杆型气缸,组对气缸二的缸体和寻孔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联接,组对气缸二的活塞杆竖直朝下;气爪支架二和组对气缸二的活塞杆固定联接;气爪二的缸体和气爪支架二固定联接,气爪二的三个爪体分别和三个撑爪二固定联接;气爪二的轴心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气爪二的三个爪体朝下;气爪二的轴心线和寻孔伺服电机二输出轴的轴心线重合;寻孔传感器二和气爪支架二固定联接,寻孔传感器二位于气爪二和三个撑爪二共同区域的第一方向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初步整理器、平移筒、翻转筒和缓冲分流器;
初步整理器包括“料斗、拨动斗、分选通道、过渡通道一与过渡通道二的组合体”、拨动辊、拨动电机、橡胶弹簧和振动电机;料斗、拨动斗和分选通道使用共同的底板,即振动底板;振动底板倾斜设置,振动底板的前端低、后端高,振动底板平行于左右方向,振动底板与水平面成三至五度夹角;料斗上设有朝前方的料斗出口,料斗出口的高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分别是套头直径的1.2至1.3倍;拨动斗的后上端和料斗出口连通,拨动斗的宽度不小于套头直径的三倍,拨动斗的前端设有拨动斗挡板,拨动斗挡板的下表面和振动底板的垂直距离是套头轴向长度的1.1至1.2倍;分选通道倾斜设置,分选通道的长度方向是后上左-前下右方向,分选通道的宽度是套头第二端直径的1.1至1.3倍,分选通道朝向前下右方向的一端封堵住,分选通道靠左前方的侧壁是分选通道左前侧壁,“分选通道的底板和分选通道左前侧壁相搭接的一侧”低于“分选通道的底板和对面右后方侧壁相搭接的一侧”;分选通道左前侧壁上设有分选通道第一出口和分选通道第二出口,分选通道第一出口在分选通道第二出口的前下右方;过渡通道一的第一端和分选通道第一出口相连通,分选通道第二出口和过渡通道二相连通;分选通道的底板上设有分选底槽,分选底槽的宽度大于套头第一端外圆柱面的直径,小于套头第二端外圆柱面的直径;分选底槽分为相连通的两段,第一段分选底槽平行于分选通道的长度方向,起始于比分选通道第二出口靠左后方的位置,经过分选通道第二出口的右后侧,终止于分选通道第一出口的右后侧;第二段分选底槽起始于第一段分选底槽的终点,第二段分选底槽和第一段分选底槽相垂直,第二段分选底槽终止于分选通道第一出口;振动底板的下表面通过橡胶弹簧联接在机架上;振动电机固定联接在振动底板的下表面;拨动辊包括拨动轴和多个拨动杆;拨动杆的轴心线和拨动轴的轴心线相垂直交叉,拨动杆的两端与拨动轴轴心线的距离相等,相邻两个拨动杆的间距不大于套头直径大的一段的轴向长度尺寸,多个拨动杆排列成螺旋状;拨动轴和拨动斗的侧壁通过转动副相联,拨动轴的轴心线平行于左右方向;拨动电机的外壳和拨动斗的侧壁固定联接;拨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拨动轴固定联接;拨动电机驱动拨动辊转动,拨动杆朝下的一端朝后方转动,拨动辊位于拨动斗挡板的后上方,拨动杆末端与拨动斗的底板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是套头轴向长度的1.1至1.2倍;
缓冲分流器包括缓冲斗、分流筒一、分流筒二、定位板一、出口外挡板一、橡胶挡条一、定位板二、出口外挡板二和橡胶挡条二;缓冲斗内有空腔,缓冲斗的第三端朝向右后上方,第四端朝向左前下方,第四端是一个漏斗口,第三端朝向第三方向,第四端朝向第四方向,第三-第四方向与第一-第二方向相垂直;缓冲斗的第三端朝第三方向设有两个开口,分别是缓冲斗入口一和缓冲斗入口二,缓冲斗入口一在缓冲斗入口二的第一方向侧;平移筒的横截面是长方形,平移筒沿长度方向不扭曲;平移筒的右后上端和过渡通道一的第二端相连通,平移筒的左前下端和缓冲斗入口一相连通;翻转筒的横截面是长方形,翻转筒沿长度方向扭转180度;翻转筒的右后上端和过渡通道二的第二端相连通,翻转筒的左前下端和缓冲斗入口二相连通;
分流筒一至少分成相连通的三段,分流筒一的第一段第一端和缓冲斗第四端的漏斗相连通,分流筒一的第一段第二端朝向第一-第四方向;分流筒一的第二段第一端和分流筒一的第一段第二端相连通,分流筒一的第二段第二端朝向第四方向;分流筒一的第三段第一端和分流筒一的第二段第二端相连通,分流筒一的第三段第二端设置分流筒一出口,分流筒一出口水平朝向左前方并垂直于第一-第二方向;定位板一固定联接在分流筒一出口上,定位板一水平设置,定位板一与分流筒一出口的下沿等高度对接;出口外挡板一和定位板一固定联接;出口外挡板一和分流筒一出口正对,出口外挡板一和分流筒一出口之间区域的第二方向侧是推杆避让口一;橡胶挡条一的第一端固定在出口外挡板一的第一方向侧沿上,橡胶挡条一的第二端伸到出口外挡板一和分流筒一出口之间区域的第一方向侧成为悬臂;推送组件一朝向第一方向伸出,推送组件一驱动推送杆一自第二方向向第一方向平移;推送杆一自推杆避让口一朝第一方向移动伸到定位板一上方;
分流筒二至少分成相连通的三段,分流筒二的第一段第一端和缓冲斗第四端的漏斗相连通,分流筒二的第一段第二端朝向第二-第四方向;分流筒二的第二段第一端和分流筒二的第一段第二端相连通,分流筒二的第二段第二端朝向第四方向;分流筒二的第三段第一端和分流筒二的第二段第二端相连通,分流筒二的第三段第二端设置分流筒二出口,分流筒二出口水平朝向左前方并垂直于第一-第二方向;定位板二固定联接在分流筒二出口上,定位板二水平设置,定位板二与分流筒二出口的下沿等高度对接;出口外挡板二和定位板二固定联接;出口外挡板二和分流筒二出口正对,出口外挡板二和分流筒二出口之间区域的第一方向侧是推杆避让口二;橡胶挡条二的第一端固定在出口外挡板二的第二方向侧沿上,橡胶挡条二的第二端伸到出口外挡板二和分流筒二出口之间区域的第二方向侧成为悬臂;推送组件二朝向第二方向伸出,推送组件二驱动推送杆二自第一方向向第二方向平移;推送杆二自推杆避让口二朝第二方向移动伸到定位板二上方;缓冲斗、分流筒一和分流筒二的组合体与机架固定联接;第三-第四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在60至90度范围内;
组对气缸一的缸径大于组对气缸二的缸径,组对气缸一的推力大于组对气缸二的推力;
开启振动电机和拨动电机,拨动电机带动拨动辊旋转,在激振力作用下,套头从料斗通过料斗出口平移,贴在振动底板上移动进入拨动斗;如果套头不是一个端面贴在振动底板上,则在经过拨动辊的下方时被拨动杆拨向后上方;如果套头不是一个端面贴在振动底板上,而又没有被拨动杆拨中,则向前下方平移会被拨动斗挡板阻挡住,被旋转回来的拨动杆拨向后上方;如果套头其中一个端面贴在振动底板上,那么经过拨动辊的下方和拨动斗挡板的下方进入分选通道;
套头在振动底板上并且靠在分选通道左前侧壁上向前下右方移动;
如果套头的第一端贴在振动底板上,在经过分选底槽的上方时,套头第一端的外圆柱面嵌入分选底槽,在振动电机的激振作用和分选底槽第一段的导向作用下朝向前下右方移动,移动到分选底槽第一段的终点,进入分选底槽第二段,移动进入过渡通道一,在重力作用下经过平移筒、缓冲斗入口一进入缓冲斗内腔;
如果套头的第二端贴在振动底板上,在振动电机的激振作用和分选通道左前侧壁的导向作用下朝向前下右方移动,经过分选通道第二出口进入过渡通道二,在重力作用和翻转筒的导向作用下翻转180度,然后经过缓冲斗入口二进入缓冲斗内腔;
套头在缓冲斗内、“分流筒一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内”与“分流筒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内”朝低位置滑动或者滚动;
套头在后面相邻套头的推拥作用下经过分流筒一的第三段移动到定位板一上,被出口外挡板一、橡胶挡条一和推送杆一限定住不能移动;
同样地,套头在后面相邻套头的推拥作用下经过分流筒二的第三段移动到定位板二上,被出口外挡板二、橡胶挡条二和推送杆二限定住不能移动;
推送气缸一朝向第一方向伸出,推送气缸一驱动推送杆一自第二方向向第一方向平移;推送杆一自推杆避让口一朝第一方向移动,把分流筒一出口和出口外挡板一之间的套头推到定位板一的第一方向端,该套头即是套头一,橡胶挡条一受到套头一的推力发生弹性弯曲为套头一避开通路,此时套头一的轴心线正好和寻孔伺服电机一输出轴的轴心线重合;
同时推送气缸二朝向第二方向伸出,推送气缸二驱动推送杆二自第一方向向第二方向平移;推送杆二自推杆避让口二朝第二方向移动,把分流筒二出口和出口外挡板二之间的套头推到定位板二的第二方向端,该套头即是套头二,橡胶挡条二受到套头二的推力发生弹性弯曲为套头二避开通路,此时套头二的轴心线正好和寻孔伺服电机二输出轴的轴心线重合;
组对气缸一驱动气爪支架一、气爪一、三个撑爪一和寻孔传感器一的组合下降,三个撑爪一伸入到套头一的内孔,寻孔传感器一位于套头一的外围,寻孔传感器一的高度和套头一的套头一侧壁孔的高度相等;
同时组对气缸二驱动气爪支架二、气爪二、三个撑爪二和寻孔传感器二的组合下降,三个撑爪二伸入到套头二的内孔,寻孔传感器二位于套头二的外围,寻孔传感器二的高度和套头二的套头二侧壁孔的高度相等;
寻孔伺服电机一启动,驱动组对气缸一、气爪支架一、气爪一、三个撑爪一和寻孔传感器一的组合旋转,同时寻孔传感器一检测套头一的外圆柱面,直到检测到套头一侧壁孔后寻孔伺服电机一关停;
同时寻孔伺服电机二启动,驱动组对气缸二、气爪支架二、气爪二、三个撑爪二和寻孔传感器二的组合旋转,同时寻孔传感器二检测套头二的外圆柱面,直到检测到套头二侧壁孔后寻孔伺服电机二关停;
气爪一驱动三个撑爪一同步同速远离气爪一的轴心线,三个撑爪一撑紧套头一的内孔;
同时气爪二驱动三个撑爪二同步同速远离气爪二的轴心线,三个撑爪二撑紧套头二的内孔;
组对气缸一驱动气爪支架一、气爪一、三个撑爪一、寻孔传感器一和套头一的组合上升;
同时组对气缸二驱动气爪支架二、气爪二、三个撑爪二、寻孔传感器二和套头二的组合上升;
寻孔伺服电机一启动,驱动组对气缸一、气爪支架一、气爪一、三个撑爪一、寻孔传感器一和套头一的组合反向旋转至“寻孔传感器一位于气爪一和三个撑爪一共同区域的第二方向侧”,同时带动套头一侧壁孔朝向第二方向侧;
同时寻孔伺服电机二启动,驱动组对气缸二、气爪支架二、气爪二、三个撑爪二、寻孔传感器二和套头二的组合反向旋转至“寻孔传感器二位于气爪二和三个撑爪二共同区域的第一方向侧”,同时带动套头二侧壁孔朝向第一方向侧;
摆动伺服电机一驱动夹持组件一和套头一的组合朝第二方向-上方摆动至套头一的轴心线水平、套头一侧壁孔朝上;
同时摆动伺服电机二驱动夹持组件二和套头二的组合朝第一方向-上方摆动至套头二的轴心线水平、套头二侧壁孔朝上;此时套头一的轴心线、套筒的轴心线和套头二的轴心线重合,都是沿着第一-第二方向;
组对气缸一完全伸出,驱动气爪支架一、气爪一、三个撑爪一、寻孔传感器一和套头一的组合朝第二方向平移,套头一第一端的外圆柱面和套筒第一端的内圆柱面配合;
然后组对气缸二伸出,驱动气爪支架二、气爪二、三个撑爪二、寻孔传感器二和套头二的组合朝第一方向平移,套头二第一端的外圆柱面和套筒第二端的内圆柱面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宗英,未经杜宗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8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