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9507.X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刘东卫;罗申;朱爱宇;朱彩清;王海宁;孔哲;王伟;朱郁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4G13/02;E04G13/04;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黄雪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承载 金属 模板 成品 钢筋 分级 装配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柱底部成品钢筋笼吊装至定位点,与下部柱钢筋进行连接;
步骤二:根据柱钢筋混凝土完成尺寸的要求,选取符合尺寸要求的金属柱脚模板(4),根据定位点位置,依次在柱底部成品钢筋笼的周边放置柱脚模板;
步骤三:柱脚模板安装完成后,通过调平螺栓(6)对柱脚模板进行调平;
步骤四:安装第一层柱角模板,将柱角模板的四块柱角部模板分别安装在柱脚模板(7)的四处角部;
步骤五:将柱填充模板(8)置于两柱角部模板之间,进行定位,再将柱填充模板底部与柱脚模板进行紧固;
步骤六:将上部柱钢筋笼运至工位,定位准确后,对上下部分钢筋笼进行机械连接;
步骤七:安装第二层柱角模板,将第二层柱角模板和第一层柱角模板相互紧固;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的连接处位于第二层柱角模板的下侧,该层的两柱角部模板之间暂不设置柱填充模板;
步骤八:安装第三层柱角模板,将第三层柱角模板和第二层柱角模板相互紧固;
步骤九:安装顶层柱脚模板,将顶层柱角模板和第三层柱角模板相互紧固;
步骤十:将柱填充模板置于第三层的两柱角部模板之间,进行定位,将填充模板侧面与柱角侧面进行紧固;
步骤十一:选择与梁尺寸相对应的梁柱节点模板,将梁柱节点模板设置在第三层柱角模板的顶部,将梁柱节点模板侧边分别与下一层柱角模板连接;
步骤十二:在步骤七中的两柱角部模板之间对柱钢筋笼机械连接处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在两柱角部模板之间安装柱填充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使用接头(3)对上下部钢筋笼的连接部分进行机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通过销固件(5)对柱底部成品钢筋笼周边的柱脚模板进行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螺栓将柱填充模板底部与柱脚模板进行紧固,通过螺栓将填充模板侧面与柱角侧面进行紧固。
5.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柱底部成品钢筋笼吊装至定位点,与下部柱钢筋进行连接;同时,将与柱填充模板(8)进行装配,将柱填充模板(8)置于柱角模板(7)的两柱角部模板之间,将柱填充模板底部与柱脚模板进行紧固成为二级构件(9);
步骤二:选取符合尺寸要求的金属柱脚模板(4),根据定位点位置,依次放置柱脚模板,柱脚模板之间进行紧固连接;安装完成后,通过调平螺栓(6)对柱脚模板进行调平;
步骤三:将二级构件(9)与柱脚模板进行固定与连接,二级构件(9)的底部安装在柱脚模板的顶部;
步骤四:将柱钢筋笼上部转运至工位,准确固定后,对上下部分钢筋笼进行机械连接;同时,将梁柱节点模板安装在另一个二级构件(9)上,形成整体模板构件(10);
步骤五:在步骤三中的二级构件(9)的顶部继续安装上一层柱角模板,将上下柱角模板相互紧固;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的接头连接处位于第二层柱角模板的下侧,该层的两柱角部模板之间暂不设置柱填充模板;
步骤六:将整体模板构件(10)进行吊装,将整体模板构件(10)与步骤五中的上一层柱角模板进行定位连接,形成完整的金属柱模板;
步骤七:在步骤五中的两柱角部模板之间对柱钢筋笼机械连接处进行检查,达到规范要求并确认合格后,在两柱角部模板之间安装柱填充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使用接头(3)对上下部钢筋笼的连接部分进行机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销固件(5)对柱脚模板之间进行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95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碳化硅晶片VCD工艺腔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外壳烧结用复合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