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蚀镜面模具钢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2244.8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钟庆元;栾吉哲;胡英超;崔利民;董卫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50;C22C38/52;C21D1/26;C21D6/00;C21D8/00;C23F17/00;C23G1/08;C21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刘桂荣 |
地址: | 054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蚀镜面 模具钢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蚀镜面模具钢及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钢液的冶炼工序;步骤二:钢坯的铸造工序;步骤三:钢坯的前退火工序;步骤四:钢坯的锻造工序;步骤五:锻造后退火工序;步骤六:热处理工序;步骤七:抛丸处理工序;步骤八:酸洗处理工序:步骤九:表面抛光处理工序,本发明的镜面模具钢中加入了铌元素,对提高镜面模具钢的力学性能十分有利,且铌元素可以有效提高镜面模具钢的耐腐蚀性能,并通过在热处理工序之后,通过使用抛丸机对镜面模具钢的表面进行抛丸处理,从而有效提高镜面模具钢的表面强度。从而提高镜面模具钢后期实际使用时的耐磨性,从而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铜箔表面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蚀镜面模具钢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家电用品零件、机电工业零部件、橡胶制品、陶瓷制品、塑料制品等大都采用模具成型,因此,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产品的开发能力。然而,由于长时间受到较高的温度、压力、应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模具失效经常发生,主要表现在形状变化、尺寸超差等方面,其基本的失效形式表现为:表面磨损和腐蚀、断裂、变形和模具的意外损坏。因此,好的模具钢需要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强度、硬度等性能。其中,塑料模具钢作为模具钢中产量最多、比例最大的品种,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对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模具钢,其表面平整度较差,且其硬度较低,从而影响到最终浇筑成型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蚀镜面模具钢及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蚀镜面模具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钢液的冶炼工序;
步骤二:钢坯的铸造工序;
步骤三:钢坯的前退火工序;
步骤四:钢坯的锻造工序;
步骤五:锻造后退火工序;
步骤六:热处理工序;
步骤七:抛丸处理工序;
步骤八:酸洗处理工序:
步骤九:表面抛光处理工序。
优选的,所述耐蚀镜面模具钢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本发明提供了耐腐蚀镜面模具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35-0.45%,Cr:12-15%,Co:0.01-0.05%,Mn:0.4-0.7%,Si:0.35-0.55%,Mo:0.08-0.20%,Ni:0.10-0.30%,W:0.08-0.30%,V:0.10-0.30%,Ti:0.01-0.05%,P:0.01-0.02%,Nb:0.1-0.3%,S:0.01-0.02%,余量为Fe。
优选的,所述钢坯的前退火工序中一区温度范围为450-500℃,二区温度范围为500-600℃,三区温度范围为500-600℃,四区温度范围为500-600℃,五区温度范围为500-600℃,六区温度范围为450-500℃,且每个区处理时间为05h,共计3h。
优选的,所述钢坯的锻造工序中,其精锻机锻造前,先将钢坯加热至1200~1240℃,保温6~8h后出炉,然后开始锻造,第一个锻造道次和最后一个锻造道次的锻比为1.2-1.4;其余锻造道次的锻比为1.40~1.65,其锻造道次的进料速度为2.4~5.8m/min,出料速度为3~7m/min;其空载道次的进料速度和出料速度均为15~20m/min,且锻造道次中,最后一个锻造道次的锤头锻造频次为200-240次/min,其余锻造道次的锤头锻造频次为160-180次/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2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