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酿造的绵甜型多粮清香白酒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0641.X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军;江伟;尹雅洁;苏志华;田福义;韩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大清猎苑酒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22;C12H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8455 河北省承德***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酿造 绵甜型多粮 清香 白酒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酿造的绵甜型多粮清香白酒生产工艺,所述的绵甜型多粮清香型白酒采用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生产:高粱68‑80%,黄米10‑18%,玉米10‑20%,上述原料粉碎后按比例混匀,经润粮堆积、蒸料、摊晾加曲、入缸发酵、出缸蒸馏等一系列生产工艺酿造出绵甜型多粮清香白酒,本发明所酿造的绵甜型多粮清香型白酒清香纯正,酯香突出,口感绵甜;总酸可达到1.64‑3.10g/L,总酯可达到2.92‑6.31 g/L;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异戊醇、异丁醇含量增加,正丙醇、甲醇含量减少,本发明工艺简单,白酒酯香突出,口感绵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混合酿造的绵甜型多粮清香白酒生产工艺,属于酿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酿酒原料是白酒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培养基,也是白酒风味的来源之一。原料种类、营养成分的含量高低、原料本身的香气均会影响白酒风味物质的生成种类及含量。酿酒行业的术语“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米产酒净、小麦产酒糙、糯米产酒绵、大麦产酒冲”就高度概括了不同原料与白酒酒质的重要关系。因此酿酒原料的品种、多粮之间的配比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白酒的风味、感官、品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消费和产量。
黄米是我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据分析:每100克黄米含蛋白质9.6%、脂肪0.9%、糖16.3%。黄米中还含有多种米、麦中所缺乏的氨基酸,对调补机体代谢十分重要。除食用作用外,黄米还具有滋补肾阴、健脾活血的功效。在我国,黄米是酿造黄酒最好的材料,但黄米应用于白酒酿造尚未有研究。玉米作为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营养全面,其含蛋白质8.5%、脂肪4.3%、糖类73.2%,还含有钙、磷等微量元素。同时玉米富含植酸,其作为酿酒原料产酒醇甜。此外,玉米价格较便宜,作为酿酒原料能节约白酒企业的生产成本。
因此,本发明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并利用承德市当地量产的特色黍米、玉米等原料,通过合理的原粮配比,酿造一款酯香突出,口感绵甜,符合承德市特色的多粮清香白酒。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酿造的绵甜型多粮清香白酒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工艺简单,白酒酯香突出,口感绵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合酿造的绵甜型多粮清香白酒,所述的绵甜型多粮清香型白酒采用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生产:高粱68-80%,黄米10-18%,玉米10-20%。
进一步地,所述绵甜型多粮清香白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原料配料:按权利要求1所述对高粱、玉米、黄米进行配料,混合均匀,其中高粱、玉米粉碎处理,黄米不粉碎处理;
(2)润粮堆积:于粉碎混合好的原料加入原料量55-65%的热水,拌匀后堆积20-24h,润粮的水温为夏季75-85℃,冬季80-90℃;
(3)清蒸辅料:将辅料进行清蒸,蒸至无霉味,一般清蒸80 min,蒸后晾干,备用;
(4)蒸料:先将锅底水煮沸,于锅篦上撒上一层稻壳,待见明显蒸汽后,将经润粮堆积后的混合料拌匀后清蒸80 min;
(5)摊晾加曲:蒸后的红糁趁热出甑并摊成圆形,泼入30%左右的冷水翻拌,摊晾,待红糁冷却至入缸温度,撒入大曲;
(6)入缸发酵:采用地缸发酵,将拌好大曲的红糁投入地缸中,依次覆盖缸盖和保温材料,发酵;
(7)出缸蒸馏:将发酵后的酒醅取出,拌入18-20%清蒸后的稻壳,搅拌均匀,上甑蒸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高粱、玉米粉碎粒度为4-6瓣,即粉碎度1.5mm左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入缸时间20-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大曲为中温大曲,加曲量为原料量的10-20%左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发酵期一般为28-4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大清猎苑酒业有限公司,未经承德大清猎苑酒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06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