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铅锌冶炼酸泥为原料的湿法提炼精硒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5842.9 | 申请日: | 2021-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夏龙斌;叶涌涛;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孝远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9/02 | 分类号: | C01B1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诚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65 | 代理人: | 刘天钰 |
地址: | 45901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原料 湿法 提炼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铅锌冶炼酸泥为原料的湿法提炼精硒工艺,依次包括原料处理、造粒、焙烧除汞、硫酸浸出、粗硒回收、制备精硒(a、升温反应b、降温析出c、酸化:d、洗涤e、烘干)等步骤。本发明火法除汞和湿法提硒的工艺相结合,以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酸泥为原料,加钙固硒脱汞后湿法提炼精硒,通过原料处理、造粒、焙烧除汞、硫酸浸出、粗硒回收和制备精硒提炼出纯度达到99%以上的成品硒,同时该工艺具有辅料损耗及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烟气灰尘少、清洁环保和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铅锌冶炼酸泥为原料的湿法提炼精硒工艺,属于矿物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硒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分布分散,大多数硒都是铜矿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回收而来,但硒却广泛应用到电子、玻璃、冶金、化工、医疗保健、农业等领域。硒具有光敏性和半导体特性,在电子工业中常被用来制造光电池、感光器、激光器件、红外控制器、光电管、光敏电阻、光学仪器、光度计、整流器等。硒在电子工业领域的应用约占总需求的30%,高纯硒(99.99%)和硒合金在光电复印机中是主要吸收光的介质,用于普通纸复印机和激光印刷机的感光器;硒能够改善钢的加工性能,因而常被应用到冶金工业中,在铸铁、不锈钢、铜合金中加入0.3%~0.5%的硒,可以提高它们的机械性能,结构更加致密,可高速切削,加工的零件表面更光洁,硒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常用于制造低压整流器、光电池、热电材料;在农业生产中,硒可以添加到肥料中用于改善土壤缺硒的状态,促进植物生长;硒也被应用到化妆品中,某些含硒的化妆品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此外,将硒加入电镀液中可以改善镀件的外观,因而也被应用到电镀行业。
硒的提取工艺主要分为火法提硒和湿法提硒。火法提取硒工艺由于对原料的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提取硒的工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火法提硒成为从铜电解阳极泥中提取硒的主导工艺。常见火法提硒工艺主要有:氧化焙烤工艺、苏打焙烤工艺、硫酸化焙烤工艺和加钙固硒焙烤工艺,氧化焙烤工艺存在着产品品味低、汞硒难分离的问题;苏打焙烤工艺存在酸耗较大和后续净化处理难度高的问题;硫酸化焙烤工艺存在废气、废酸量大的问题,环境治理方面成本较大。火法提硒工艺还存在如烟气量大、易于产生SO2和SeO2等有毒气体、能耗高等问题,以上缺陷严重影响火法提硒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与火法提硒工艺相比,湿法提硒工艺则具有能耗低、清洁环保、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而湿法提硒工艺将逐渐替代火法提硒工艺,成为提取硒的主导工艺,同时对湿法提硒工艺的改进及推广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以铅锌冶炼酸泥为原料的湿法提炼精硒工艺,该工艺以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酸泥为原料,加钙固硒脱汞后湿法提炼精硒,使得成品硒的纯度达到99%以上,同时具有辅料损耗及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烟气灰尘少、清洁环保和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铅锌冶炼酸泥为原料的湿法提炼精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处理:将铅锌冶炼酸泥和生石灰按质量配比后搅拌混合均匀,质量配比范围为1:2~1:9;
(2)、造粒: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造粒,通过造粒能够减少焙烤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进而减少汞炱产生,提高活汞产生率和冶炼汞直收率;
(3)、焙烧除汞:造粒后的物料在650~700℃,0.8~0.9个标准大气压的有氧环境下进行焙烤,焙烧过程中硒化物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汞蒸汽和亚硒酸钙,汞蒸汽逸出后进入冷凝处理,汞蒸汽冷凝后液化为液体金属汞,焙烤残渣进入硫酸浸出处理;
(4)、硫酸浸出:将焙烤残渣加水湿磨后放入硫酸溶液中,液固比为4:1~5:1,硫酸浸出液的初始硫酸浓度为270~310g/L,浸出温度为85~95℃,浸出时间为4~5h,硫酸浸出完成后,亚硒酸钙溶于硫酸溶液,还原得到亚硒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孝远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济源市孝远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5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