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多方式融合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4126.7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飞;孙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V9/00;G06F16/245;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方晓明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多方 融合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方式融合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采集货物运输过程中设定位置处传感器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对多种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判决,并对多种得到的判决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货物识别结果;本申请能够有效解决仓储系统中货物选取、搬运、堆放过程中货物识别较难,系统记录货物的起止位置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方式融合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加速改变着我们生活、工作、交流的方式。与传统通信不同,物联网关注点在于物与物之间的通信,追求低成本、高覆盖、低功耗。在仓储物流产业中,尤其是对于贵重物品,物联网技术可以增强货物存储、移动过程中的处理精度,通过对货物的跟踪,对资产紧密监视,加强货物安全,防止资产丢失,并且显著降低供应商和客户的成本。
在仓储物流过程中,货物种类繁多,过程繁杂。对货物进行标定比较困难,货物选取,搬运,堆放的不定性较高,已有的技术中心多以传统的人工储存方式为主,只能粗略的记录货物起始、终止位置,无法做到精确和智能的管理。目前没有找到一种能够100%准确识别货物的手段(包括低频激活),某些方式又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如rfid距离较近,受遮挡后失效等。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货物搬运过程中,管理系统较难从较多货物中识别出被移动的货物。
2)货物搬运过程中,管理系统较难获取货物的数量,种类。
3)货物堆放后,管理系统较难记录货物的位置和次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方式融合识别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仓储系统中货物选取、搬运、堆放过程中货物识别较难,系统记录货物的起止位置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方式融合识别方法,包括:
采集货物运输过程中设定位置处传感器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对多种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判决,并对多种得到的判决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货物识别结果。
进一步地,通过叉车和货物标签上设置的传感器,采集叉车起货、行走及落货时的传感器数据,并通过对所述传感器数据的加速度相关性对比,得到第一判决结果;
通过磅秤上设置的传感器,采集初始录入信息、货物重量以及数据库内数据并进行判断,得到第二判决结果;
通过电梯内设置的传感器,采集货物标签的蓝牙功率数据进行判别,得到第三判决结果;
通过在关键位置放置的激活器,采集货物经过该位置时的货物检测结果,得到第四判决结果;
综合所述第一判决结果、第二判决结果、第三判决结果以及第四判决结果,得到融合判决结果。
进一步地,对输入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在叉车运输货物过程中对货物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加权积分,并将各积分加和,得到货物的积分,并确定整个运输过程的积分平均值,作为该货物的最终积分;
通过比较货物的积分是否大于门限,判断该货物是否在车上,车落货后得到该车的货物候选集合,落货后,在对所有车辆的候选集合进行比较,处理同一个标签在不同车上的情况,最终得到车辆+货物集合的结果。
进一步地,将可能性强的货物加入候选集,对候选集内的各个货物进行积分计算,当积分低于门限值时,判定该货物不在车上,进行剔除;
对两辆车的候选集中存在的相同货物进行分析,删除可能性小的货物得到叉车+货物候选集的最终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41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下工程用低收缩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