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机车的转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991.1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3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曲素荣;高伟;张瑞坤;张琼洁;毕红雪;张金瑞;陈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1F5/06 | 分类号: | B61F5/06;B61F5/12;B61F5/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任坤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机车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机车的转向装置,包括铁路机车转向架的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两侧的轮对;所述主体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之间对称设置;所述牵引装置的另一端与车厢连接;所述牵引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和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牵引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牵引转置连通。通过设置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在机车转向时,能够自动调节车厢的倾斜角度,在车厢倾斜时,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改善了车厢转向时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机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机车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机车转向架的结构使得机车具有良好的转向特性,以缓和车辆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向架的使用减小了机车与线路之间的冲击,提高了机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传统的转向架结构简单,尽管在对机车运行时具有较大的缓冲作用,但是,在实际转向运行中,由于转弯处两个轮对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得车厢在转向时的短时间内急剧倾斜,车厢无法自动调整倾斜角度,造成车厢内的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机车的转向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在机车转向时,能够自动调节车厢的倾斜角度,在车厢倾斜时,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改善了车厢转向时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机车的转向装置,包括铁路机车转向架的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两侧的轮对;所述主体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之间对称设置;所述牵引装置的另一端与车厢连接;所述牵引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和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牵引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牵引转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上侧对应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与车厢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体包括球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心正对球体的球心,所述球体与转动套连接;所述连接杆与移动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盛放有液体介质。
优选的,所述移动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底座的腔体内侧。
优选的,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与腔体的底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下侧设置有管路接口,所述管路接口位于挡板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主体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与底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与第一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凹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厢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与转动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与第二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凹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板连接。
优选的,在车厢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底座的腔体内的液体介质的液面高度不低于腔体高度的2/3。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均设置有安全阀,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动车新能源电动车自发电充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