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庭终端用水量监测方法及智能水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6374.9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3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楠;赵勇;师林蕊;徐卫红;何国华;姜珊;王庆明;李海红;王丽珍;翟家齐;何凡;秦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G01F15/075;G01F15/14;G07F15/06;G07F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吕春艳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庭 终端 用水量 监测 方法 智能水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庭终端用水量监测方法及智能水表,其中监测方法包括S1获取用水事件发生期间监测的流量时间序列向量,并采用流量时间序列向量计算流量时间序列向量的梯度;S2判断梯度中是否存在大于预设阈值的瞬时流量梯度,若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进入步骤S4;S3根据时间序列向量中的瞬时流量的突变情况,将用水事件的流量时间序列向量拆分为多个终端流量向量;S4将每个终端流量向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用水终端的流量向量集进行比对,查找到对应的用水终端;S5将用水事件发生期间终端流量向量对应的用水流量累加至查找的用水终端的总用水流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家庭终端用水量监测方法及智能水表。
背景技术
城市大力宣传节约用水从每个人做起,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随着远传式计费或预存水费模式的逐渐普及,虽然避免了人工抄表的麻烦,但是使居民对家庭用水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很多居民对家庭用水情况一无所知。其中,很多居民因为看不懂水表读数或者不愿意推算当月用水量。
因此,为了方便居民查看用水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节水操作,亟需开发一款便于查看水量信息的水表,同时水表水量信息详细至家庭每一类用水终端,方便居民读表并清楚地查询家庭每一类用水终端的用水情况,使更有针对性的采取节水措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家庭终端用水量监测方法及智能水表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将采集的流量分配到具体用水终端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家庭终端用水量监测方法,其包括:
S1、获取用水事件发生期间监测的流量时间序列向量,并采用流量时间序列向量计算流量时间序列向量的梯度;
S2、判断梯度中是否存在大于预设阈值的瞬时流量梯度,若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进入步骤S4;
S3、根据时间序列向量中的瞬时流量的突变情况,将用水事件的流量时间序列向量拆分为多个终端流量向量;
S4、将每个终端流量向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用水终端的流量向量集进行比对,查找到对应的用水终端;
S5、将用水事件发生期间终端流量向量对应的用水流量累加至查找的用水终端的总用水流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分配家庭终端用水量的智能水表,其包括水表壳体、安装在水表壳体上的显示屏及与水表壳体安装在一起用于采集用水流量的水表本体,所述水表壳体内至少安装有用于执行家庭终端用水量监测方法的数据处理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流量时间序列向量的梯度可以确定当前是否为多个用水终端在启动,再基于时间序列向量中的瞬时流量的突变情况将流量时间序列向量拆分成多条终端流量向量,之后再结合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找到每条终端流量向量对应的用水终端,以此实现对每个用水终端的用水量的监测。
采用本方案的监测方法实现每个用水终端用水量的监测,其在应用于智能水表后,居民可以可详细了解到家庭每日、每月及每年的家庭用水总量及每一类型用水终端的用水量,并且根据家庭用水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节水措施,而最终达到节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家庭终端用水量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流量时间序列向量的曲线图。
图3为自动分配家庭终端用水量的智能水表的立体图。
图4为自动分配家庭终端用水量的智能水表的模块图。
其中,1、水表壳体;2、水表本体;3、显示屏;4、水表功能按键;5、水卡感应器;6、电源模块;7、数据处理模块;8、数据集总和存储模块;9、漏损警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