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9556.1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8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许勇泉;汪芳;陈文明;傅朝红;陈有来;刘钰懿;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磐安县老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40 | 分类号: | A23F3/40;A23F3/06;A23F3/12;A23F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樱花 红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萎凋、樱花采收、樱花冷榨取、揉捻、发酵、烘制和烘干,樱花剔除花梗、花托及枝叶,只留花瓣,用低温山泉水与花瓣按1:1的比例冷榨,取得鲜汁;茶鲜叶摊放至含水量64‑68%,进行揉捻,揉捻的过程中少量多次喷洒樱花汁,共同揉捻使茶鲜叶和樱花汁的内含物相互渗透,揉捻好后在发酵的过程中多次喷洒樱花汁,共同发酵使樱花中的香气成分与茶叶中的茶多酚形成络合状态,最后经烘制和烘干终止发酵,得樱花红茶。本发明加工方法简单,但制得的樱花红茶甜香浓郁,茶香花香并存,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生产出天然的樱花香、滋味醇厚的红茶产品,确保了茶叶生产安全,可满足安全健康的茶叶消费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最早生产和饮用于中国,现广泛流行于世界。樱花香气清新淡雅,造型美观,还具有青春之花美誉,备受人们喜爱。传统的樱花红茶经过茶胚制备、新鲜樱花采收、茶胚窨花、通花散热、续窨、起花、烘干等工序制作而成。传统方式制作的樱花红茶香气不持久,涩味明显,且制作工艺繁琐,时间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相较传统花茶窨制更为简单,但制得的樱花红茶花香淸雅,茶中带花香,两者并存,青气完全消失,香气均衡。并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生产出天然的樱花香、滋味醇厚带甜的红茶产品,确保了茶叶生产安全,可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理念。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采摘新鲜完整、无挤压、无损伤的茶鲜叶,室内摊放自然萎凋;该步骤使茶鲜叶的内含物发生适度的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
2)樱花采收:采摘无病虫害,无污染,新鲜开放的樱花,剔除花梗、花托及枝叶,只保留花瓣;
3)樱花冷鲜榨:将步骤2)得到的樱花与4℃的冷水按1:1的比例混合,放入鲜榨果汁袋中,放入鲜榨机中榨取,得樱花鲜汁;
4)揉捻:将步骤1)处理后的茶鲜叶进行一定时间的揉捻,揉捻后期分次少量喷洒樱花鲜汁,将揉捻后期的茶鲜叶与步骤3)得到的樱花鲜汁共同揉捻5-10 min,得揉捻叶;共同揉捻使茶鲜叶与冷鲜榨樱花汁内含物相互渗透,茶鲜叶能够充分吸收樱花的香气;
5)发酵:将步骤4)得到的揉捻叶堆成茶堆进行发酵,发酵的过程中也分次少量加入樱花鲜汁,得发酵叶;共同发酵使樱花中的香气成分与茶叶中的茶多酚形成络合状态;
6)烘制:将步骤5)得到的发酵叶进行烘制,得烘制毛茶;
7)烘干:将步骤6)得到的烘制毛茶进行烘干,加入少量的樱花花瓣,使毛茶再次充分吸收樱花的香气,制得樱花红茶。
所述的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萎凋,具体操作为:将采摘后的茶鲜叶于通风、湿度65%~75%、温度20~24℃的环境下萎凋15~30 h,摊放厚度为3~8cm,每3~5 h 翻动1次。
所述的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一定时间的揉捻,具体是指依次进行不加压轻揉10~15min、加压揉20~35min、不加压轻揉10~15min。
所述的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茶鲜叶和樱花汁的重量比为2.5:0.5。
所述的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发酵是指将步骤4)得到的揉捻叶摊成厚度20~30cm的茶堆,湿度用鲜榨樱花汁控制85%~95%、温度25℃~28℃的环境下发酵3~4 h。
所述的一种樱花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当茶堆的温度达到28℃~30℃时翻动茶堆,并喷洒鲜榨樱花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磐安县老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磐安县老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9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心疾病患者用减压运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检测陶瓷内部应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