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电场控制策略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9775.X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褚景春;袁凌;董健;尹铁男;赵斌;牟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4 | 分类号: | F03D7/04;F03D7/02;F03D17/00;F03D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张阳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场 控制 策略 确定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风电场控制策略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风电场中各风力发电机的来流风速;
获取预先构建的所述目标风电场的风电场发电量函数;其中,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包括风电场发电量与风机来流风速、叶片桨距角及偏航角的函数关系;
将所述来流风速输入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中,并基于遗传算法对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进行寻优计算,得到所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时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目标桨距角及目标偏航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各个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计算算式;
将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进行累加,得到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个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计算算式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目标风电场中的各风力发电机依次作为目标风机;
判断所述目标风机与上游风力发电机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目标风机处于所述上游风力发电机的下风向位置处;
如果否,确定所述目标风机的发电量计算算式为第一算式;其中,所述第一算式为:
Ei为第i台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ρ为空气密度,Vi3为第i台风力发电机的来流风速,A为风机扫风面积,Cp为风能利用率,αi为第i台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桨距角,βi为第i台风力发电机的偏航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风机与任意上游风力发电机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确定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计算算式为第二算式;其中,所述第二算式为:
Wi为第i台风力发电机的衰减系数,所述衰减系数与所述目标风机和所述上游风力发电机之间的距离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与所述目标风机的风机叶轮直径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风电场中各风力发电机的来流风速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风电场中的测风塔监测得到的风力数据及所述目标风电场的地形图数据;
基于所述地形图数据和所述风力数据对所述目标风电场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所述目标风电场中各风力发电机的来流风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遗传算法对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进行寻优计算,得到所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时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目标桨距角及目标偏航角的步骤,包括:
步骤a,基于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桨距角及偏航角构建二进制字段,基于所述二进制字段生成多个染色体作为初始群体;
步骤b,基于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计算所述初始群体的发电量,基于所述发电量确定所述初始种群中各染色体的适应度;
步骤c,基于赌轮算法及所述适应度从所述初始群体中选择染色体构建新群种,对所述新群种的染色体进行交叉变异,并计算交叉变异后的新种群中各染色体的适应度;
步骤d,重复执行上述步骤c,直至达到预设迭代次数,基于当前种群的染色体得到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目标桨距角及目标偏航角。
8.一种风电场控制策略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风电场中各风力发电机的来流风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构建的风电场发电量函数;其中,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包括风电场发电量与风机来流风速、叶片桨距角及偏航角的函数关系;
寻优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来流风速输入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中,并基于遗传算法对所述风电场发电量函数进行寻优计算,得到所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时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目标桨距角及目标偏航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977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