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加工标准镀镉氢脆棒的镀后处理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18533.7 申请日: 2021-02-26
公开(公告)号: CN113026069B 公开(公告)日: 2022-05-06
发明(设计)人: 张亚博;苏正良;王强;刘曦非;李林;张帆;彭华乔;李文艳;夏祖西;赵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主分类号: C25D5/48 分类号: C25D5/48;C25D7/00;C21D3/06;C23C22/24;C23G1/08;C23G1/19
代理公司: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全学荣;魏静
地址: 610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加工 标准 镀镉氢脆棒 处理 工艺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标准镀镉氢脆棒的镀后处理溶液和工艺。该镀后处理工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镀后处理溶液对镀镉氢脆棒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碱洗;(2)酸洗;(3)钝化处理;(4)真空加热除氢。利用该镀后处理溶液和工艺制得的标准镀镉氢脆棒能通过氢脆敏感性试验,氢脆棒缺口处增氢量小于0.1ppm且336h盐雾无明显腐蚀。主要用于AMS 1435机场跑道除冰液,AMS 1431机场跑道、滑行道固体除冰剂,AMS 1548溶剂乳液型涡轮发动机燃气管路清洗剂等航空维修维护化学品对高强度钢氢脆性能检测的标准镀镉氢脆棒试件的制备,用于准确检测航空维修维护化学品对高强度钢的氢脆性能检测,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标准镀镉氢脆棒的镀后处理溶液及镀后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标准镀镉氢脆棒是用于检测民航航空用化学产品在使用时是否会对飞机高强度钢部件产生氢脆的试验标准试验试件,若镀后处理工艺不符合要求或不合理,就会对标准镀镉氢脆棒产生严重影响,导致镀镉氢脆棒表面产生局部氧化、钝化膜不完整、镀镉层被破坏等不良现象,采用这种镀镉氢脆棒对民航航空用化学产品进行氢脆试验验证时,往往会得到错误的结果,进而影响航空化学产品的氢脆性能的适航性。

氢脆是高强度钢中可自由扩散的氢原子在钢材基体中聚集,在应力作用下向应力集中区域迁移,这些氢原子在应力集中的区域聚集,进而形成裂纹,裂纹扩展发生断裂的现象。氢脆是影响飞机高强度钢零部件失效发生脆断的主要原因,如果飞机日常维护等过程中采用不合适的工艺或飞机维护用化学品,就会导致这些镀镉高强度钢零部件产生氢脆。因此,需要采用标准镀镉氢脆棒对航空维护用化学品进行氢脆检验,确定其是否会导致高强度镀镉钢部件产生氢脆。

目前,现有方法采用MIL-S-5000高强度钢或AMS 6415高强度钢棒加工成标准氢脆棒,然后按照ASTM F519的要求进行电镀并进行镀后处理,然而ASTM F519标准中对镀后处理只提出了要求,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镀后处理工艺。

公开号为CN 108896373 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标准氢脆棒的铬酸盐处理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1)取电镀后的标准氢脆棒,烘烤除氢;2)碱洗;3)酸洗;4)铬酸盐处理:在浓度为24.5g/L~87.0g/L的三氧化镉溶液中浸泡2s~10s,立即用流动水洗60s~100s。5)水洗,烘干。但是,该专利申请的工艺目的只是为了减轻镉镀层因为短期储存而氧化变黑,降低镀镉层的毒性;按照其处理工艺处理的镀镉氢脆棒不满足AMS1435标准中的镀镉氢脆棒表面处理状态的要求。该专利申请中也未提及经过其处理后可以解决氢脆棒无法满足长时间盐雾试验要求、在去离子水中的耐氢脆性能差和增氢量大的问题。

实际上,目前全球的标准镀镉氢脆棒主要来源于美国Green Specialty serviceInc公司或SMI.Inc公司,现有的市售标准镀镉氢脆棒还没有国产的;但是,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长期采购上述进口的标准镀镉氢脆棒发现,来源于美国Green Specialty serviceInc公司或SMI.Inc公司的市售标准镀镉氢脆棒耐盐雾时间不满足要求,镀后处理状态不符合AMS1435标准的测试要求,试验结果离散、不准确,无法用于AMS 1435机场跑道除冰液等航空维修维护化学品对高强度钢的氢脆性能检测。

因此,开发出一种在长时间盐雾试验条件下钝化膜均匀完整,附着力良好,且能够用于AMS 1435机场跑道除冰液等航空维修维护化学品对高强度钢的氢脆性能检测的标准镀镉氢脆棒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标准镀镉氢脆棒的镀后处理溶液及镀后处理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镀镉氢脆棒的镀后处理溶液,它包括碱洗液、酸洗液和钝化液;

碱洗液为无机碱的水溶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未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85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