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探伤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8211.0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6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胡帅;秦建文;雍银华;周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华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董娣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探伤 装置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探伤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其能够对整条钢丝绳进行检测,从而增加钻井安全性,并且智能探伤装置更加小巧灵活,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实用性更强,其智能探伤装置安装在天车上,该装置包括检测壳体和设置在检测壳体内的导轮组件、编码器、霍尔传感器、单片机、脉冲涡轮探头和无线传输组件,每个检测壳体内至少设置有1组导轮组件,每个导轮组件位置处至少设置有1个霍尔传感器,每个导轮组件上至少连接有1个编码器,单片机和脉冲涡轮探头、无线传输组件安装在检测壳体的对应卡槽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丝绳探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探伤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017年12月23日,某钻井队在操作刹把起钻,当钻具起出离转盘2m左右时,钻井钢丝绳快绳段(35mm)突然断裂,导致钻具、游车、顶驱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悬重从100吨在短短3秒内下降到零,先是吊卡接触钻盘面,接着顶驱两个吊环剪断吊卡插销,从靠近转盘中心向外滑出,后是顶驱背钳坐于钻具母接头上,游车、顶驱停止下落。造成作业中断12小时,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0万。
在正常钻井作业中,请参见图13,顶驱是顶部驱动钻井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己获得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顶驱有着接立柱、旋转钻进、循环钻井液等作用,顶驱是否正常运行决定了钻进工况的好坏。顶驱沿着井架上下移动是其重要的运动,是靠着绞车的钢丝绳使其上下移动,钢丝绳通过天车连接游车、顶驱再与游车连接。可以说钢丝绳是整个游动系统的脊梁,一旦钢丝绳发生破损,承受不了重量,最终导致顶驱掉落。造成停钻作业、增加修复成本、甚至人生安全事故。
在专利申请号为201910581704.5中,提出了一种绞车的自动计量和排绳检测装置,可以对卷绕的钢丝绳进行自动计量、排绳和损伤检测,其中采用了脉冲涡流探头和霍尔传感器,可以对钢丝绳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钢丝绳损坏情况,预防生产安全隐患。但在钻井领域,存在钢丝绳检测不到的区段,如天车快绳段,请参见图13,当绞车顺时针旋转下放顶驱至下行极限高度,游车与天车连接钢丝绳称为快绳段,如图14,当绞车逆时针旋转上提顶驱至上行极限高度,快绳段未进入绞车卷筒里,若在绞车旁设置探伤装置,是无法检测到快绳段的受损情况。无法保证整条钢丝绳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探伤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其能够对整条钢丝绳进行检测,从而增加钻井安全性,并且智能探伤装置更加小巧灵活,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实用性更强。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探伤装置,包括检测壳体和设置在检测壳体内的导轮组件、编码器、霍尔传感器、单片机、脉冲涡轮探头和无线传输组件,每个检测壳体内至少设置有1组导轮组件,每个导轮组件位置处至少设置有1个霍尔传感器,每个导轮组件上至少连接有1个编码器,单片机和脉冲涡轮探头、无线传输组件安装在检测壳体的对应卡槽内。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检测壳体截面呈八边形,检测壳体的每个斜边上均设置有导轮组件、霍尔传感器和编码器。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检测壳体由结构相同的上检测壳体和下检测壳体构成,上检测壳体和下检测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检测壳体上设置有2个导轮组件和第一卡槽;下检测壳体上设置有2个导轮组件和第二卡槽。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卡槽内设置有单片机和脉冲涡轮探头,第二卡槽内设置有无线传输组件。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智能探伤装置还包括盖板和线圈组件,盖板和线圈组件分别连接检测壳体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盖板为与上检测壳体形状匹配的板体,盖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检测壳体连接的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线圈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上线圈件和下线圈件,上线圈件和下线圈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华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宏华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8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