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板梁拆换施工方法和桥台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9927.2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彪;康健敏;马杰;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板梁拆换 施工 方法 桥台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板梁拆换施工方法和桥台支撑装置,其具体的方法是采用跳孔间隔拆除换板的施工方式,将桥台支撑机构从桥台的两边往中心的位置对称设置,板梁拆除完外侧一定宽度后即放置桥台支撑机构,再接着拆除靠中间位置的板梁后放置第二批桥台支撑机构,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拆除,安装时顺序相反,从中间向两侧依次先安装板梁再拆除支撑机构,直至新的板梁安装完成。本发明能有效避免上部板梁拆除后桥台台身前倾的情况发生,确保板梁拆除后,桥台不会在台背回填土的侧向压力下而发生结构受力裂缝,且实施简单,实用性强,且可就地取材,成本低,便于推广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板梁拆换施工方法和桥台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的荷载等级变化,为满足公路的交通使用性能,越来越多的板梁需要进行拆换,而在具体拆换施工过程中,上部板梁拆除后,桥台台身出现前倾的情况,同时,桥台在台背回填土的侧向压力下会发生结构受力裂缝等的情况,缩短了桥台寿命,需要对桥台进行修补或者重新浇筑,影响了新的板梁的安装质量和效率,从而影响了整个公路的安全使用,因此,如何在保证桥台安全不发生变形的同时安全对板梁进行拆换,使得公路能够快速投入使用成为了需要解决的技术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提供了一种公路板梁拆换施工方法和桥台支撑装置,能有效避免上部板梁拆除后桥台台身前倾的情况发生,确保板梁拆除后,桥台不会在台背回填土的侧向压力下而发生结构受力裂缝。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板梁拆换施工方法,将桥台支撑机构从桥台的两边往中心的位置对称设置,板梁拆除完外侧一定宽度后即放置桥台支撑机构,再接着拆除靠中间位置的板梁后放置第二批桥台支撑机构,施工过程采用跳孔间隔拆除换板的方式,具体包括板梁拆除和板梁安装;
所述板梁拆除的步骤包括:
(1)将待拆除板梁从两侧向中间依次分块进行编号,如简支板梁1#、简支板梁2#......,编号时采用跳孔间隔的方式;
(2)按照顺序拆除各段板梁直至拆除完全,拆除板梁的同时安装支撑机构,确保拆掉板梁处的桥台有支撑,避免桥台前倾或者桥台在台背回填土的侧向压力下而发生结构受力裂缝;
所述板梁安装的步骤包括:依次从中间向两侧安装板梁,首先安装没有设置支撑机构处的板梁,安装完成后拆除近处的支撑机构,再安装其他板梁,拆除近处的支撑机构,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所有板梁安装完成。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提供一种公路板梁拆换桥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台上的支撑机构和板梁,所述支撑机构采用跳孔间隔方式设置,所述桥台包括台帽、台身、承台、基础,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台帽上,所述板梁被切割成多个简支板梁块,所述支撑机构跳孔间隔设置在简支板梁块下方。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螺旋钢管、设置在螺旋钢管一端的固定端、设置在螺旋钢管另一端的紧固端、与紧固端连接的调节端、限位固定的楔形紧固件,所述固定端包括固定端螺栓、固定端固定板、固定端加劲板、固定端螺孔,所述固定端固定板设置在螺旋钢管的端部,所述固定端加劲板对称设置在螺旋钢管和固定端固定板之间,所述固定端固定板上均匀设有多个固定端螺孔,所述固定端螺栓穿过固定端螺孔将固定端与桥台的台帽锚固固定,所述紧固端包括两个紧固端限位板、紧固端固定板,两个所述紧固端限位板间隔垂直设置在紧固端固定板的端面上,所述调节端包括调节端固定板、调节端限位板、调节端加劲板、调节端螺栓、调节端螺孔,所述调节端限位板与紧固端固定板连接,所述调节端限位板和调节端固定板垂直,所述调节端加劲板设置在调节端限位板和调节端固定板之间以及调节端限位板之间,所述调节端固定板上均匀设有多个调节端螺孔,所述调节端螺栓穿过调节端螺孔将调节端与桥台的台帽锚固固定。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端限位板和紧固端固定板之间设有多个紧固端加劲板。
方案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紧固端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与螺旋钢管的外径相同,所述紧固端限位板焊接固定在螺旋钢管的外侧壁上。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钢管为中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9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