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2622.7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农;贾旋;王继承;李永磊;董向前;万里鹏程;苏辰;徐泽昕;赵虎;郑慧娜;韩瑞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张新利;谢建玲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宽窄 调式 水稻插秧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秧箱定位下滑道、秧箱支架、插秧轴、固定梁、动力传送箱、从动带轮轴、主动带轮轴和四个带轮轴支架;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秧箱单元之间有行距调整间隙。将插秧机分为若干个栽植单元,行距调整时,栽植单元内零件对应调整,实现窄行行距固定、宽行行距无级可调。本发明结构合理紧凑,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可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插秧所需要的行距,达到通风、透光、防病虫害的目的,提高水稻产量。行距无级可调式插秧机适应了我国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与现有的行距可调的插秧机相比,本发明具有更佳、更广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的种植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插秧机插秧主要采用等行距插秧,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梁上,行距主要是250mm和300mm两种,而且是固定不可调的。相等行距插秧容易导致秧苗的通风效果不好从而导致水稻病虫害,此外由于均匀插秧造成光照不充分,减弱了光合作用,因此会大大减少水稻的产量。宽窄行插秧机利用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间隔种植,保证了单位面积的合理种植穴数,有利于增加水稻植株间的通风和透光度,同时可以增加单位叶面积的光照,达到水稻优质和增产的目的。
我国面积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等差异比较大,水稻类型和品种繁多,种植模式和土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水稻插秧所要求的密植制度也是不同的。现在市面上的宽窄行插秧机大多是宽窄行固定不可调或者存在档位无法实现行距无级可调,这种插秧机不能满足水稻生产的多元化农艺种植要求。
申请号201010127011.8《宽窄行水稻插秧机》,提出一种可完成水稻宽窄行移栽的宽窄行插秧机,秧箱被分成若干个秧毯放置单元,每个单元配设有两个间距为窄行行距的秧苗取插机构,相邻单元的秧苗取插机构的间距为宽行行距,实现了水稻宽行距和窄行距的交替间隔种植。但是这种插秧机的宽窄行的行距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水稻种植要求调整行距进行异域作业,不适合我国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不利于水稻机械化栽插大面积推广应用。
申请号200810022223.2《行距可调式插秧机》,提出一种行距可调式插秧机,其特征是插植臂支架设有内外侧秧爪间距可调的行距调节机构,苗箱板的上面设有相对于中间固定挡条距离可调的可动挡条,可动挡条设置在固定档条的两侧。该插秧机的行距调节机构通过改变从动链轮轴的长度来调节行距,滑动支撑套筒外壁上至少两个定位孔,插植臂支架上对应位置设有定位螺钉,存在调节档位数,而且没有与之配合的取秧口,可调行距范围也很小,所以无法实现插秧行距的无级可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栽插行距可调的模块化宽窄行插秧机,实现窄行固定和宽行行距无级可调,满足不同行距的插秧要求,实现科学合理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该插秧机能够适应各个地区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15、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秧箱支架18、插秧轴11、固定梁14、动力传送箱22、从动带轮轴24、主动带轮轴29和四个带轮轴支架27;
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8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每个秧箱单元包括两个秧苗放置单元,两个秧苗放置单元左右并列,两个秧苗放置单元的上部和中部分别使用一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固连在一起。所述秧苗放置单元包括秧箱底板1、秧箱隔板2、插板3、秧苗输送带19、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秧苗输送带19通过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安装在秧箱底板1下部的方形空缺处。
每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与两个秧箱底板1通过若干螺丝钉或螺栓固连在一起,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分别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连接,连接处设有定位螺栓孔,通过T形螺栓3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摩擦传动的双排行星减速器
- 下一篇:一种薄板钣金件激光打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