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板及其制造方法、车身板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5292.7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6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段瑛涛;王智文;栗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3/24;B32B5/18;B32B27/20;B32B27/06;B32B33/00;B32B37/14;B32B37/06;B32B37/10;B62D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周红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及其 制造 方法 车身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蜂窝板及其制造方法、车身板和车辆。蜂窝板包括:多个蜂窝芯,多个所述蜂窝芯间隔开,所述蜂窝芯具有多个蜂窝孔;过渡层,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芯之间设有所述过渡层;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所述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分别设在所述多个蜂窝芯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件。根据本发明的蜂窝板,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过渡层与对应的蜂窝芯之间可以形成多个消音空腔,消音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蜂窝板及其制造方法、车身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车辆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提升,轻量化技术在车辆开发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据行业分析,车辆整体质量每降低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
除了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替代原有钢材外,通过合理的集成化设计,也可以达到显著的轻量化效果。如何能够将不同功能零部件集成为更少数量的零部件,既可以实现整车减重,又可以减少连接、装配等后续操作步骤,是现阶段车辆轻量化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车内噪声是整车舒适程度的重要体现。相关技术中。降噪方法多为在车身板内部贴覆消音材料,这就导致车辆重量的升高,并且降噪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蜂窝板,重量轻,消音效果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蜂窝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蜂窝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的车身板,车身板采用蜂窝板制造。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板,包括:多个蜂窝芯,多个所述蜂窝芯间隔开,所述蜂窝芯具有多个蜂窝孔;过渡层,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芯之间设有所述过渡层;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所述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分别设在所述多个蜂窝芯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板,通过设置多个间隔开的蜂窝芯,并且在多个蜂窝芯之间设置过渡层,与等厚度具有单层蜂窝芯的蜂窝板相比,有利于减小单个蜂窝芯的厚度,从而可以使得蜂窝板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过渡层与对应的蜂窝芯之间可以形成多个消音空腔,从而提高消音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件,与采用热固性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密度更低,重量更轻,当蜂窝板使用在车辆中用于制造车身板时,有利于降低车辆的重量,具有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些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蜂窝芯和所述过渡层中的至少之一为微发泡热塑性树脂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些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蜂窝芯所采用的热塑性树脂、所述过渡层所采用的热塑性树脂、所述第一增强层所采用的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增强层所采用的热塑性树脂均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些可选择的实施方式,至少两个所述蜂窝芯的蜂窝孔的等效直径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些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在从所述第一增强层到所述第二增强层的方向上,多个所述蜂窝芯的蜂窝孔的等效直径逐渐增大;和/或,与所述第一增强层相邻的所述蜂窝芯的蜂窝孔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4mm~15mm;和/或,与所述第二增强层相邻的所述蜂窝芯的蜂窝孔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8mm~25mm;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芯的蜂窝孔的等效直径的差值为d,d的取值范围为2mm~10mm;和/或,所述蜂窝孔的壁厚的取值范围为0.8mm~1.2mm;和/或,所述过渡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6mm~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5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