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粘结预制装配式框架建筑基础节点及其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9160.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学;计均;张成;李雯;汪志斌;吴淑康;张万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5/74;E02D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文娟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预制 装配式 框架 建筑 基础 节点 及其 连接 方法 | ||
1.一种无粘结预制装配式框架建筑基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承力柱(2),所述预制承力柱(2)为实心柱状结构,所述预制承力柱(2)上设置有若干贯穿其轴向的柱孔(201);
预制地梁(3),所述预制地梁(3)上设置有贯穿其轴向的通孔,所述通孔被配置为容纳所述预制承力柱(2)的下端插入其中;
入地桩(5)和锚具(6),所述入地桩(5)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锚具(6)为实心柱状结构,所述锚具(6)上设置有若干贯穿其轴向的锚具孔(601),所述锚具(6)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入地桩(5)的空腔中;
拉索(1),所述拉索(1)穿设在所述预制承力柱(2)的柱孔(201)和所述锚具(6)的锚具孔(601)中;
所述入地桩(5)通过所述锚具(6)以及插入所述锚具(6)中的所述拉索(1)与所述预制承力柱(2)以及所述预制地梁(3)可拆卸连接;
还包括预制地梁托盘(4),所述预制地梁托盘(4)为中空柱状结构,其套设在所述入地桩(5)的上端,所述预制地梁托盘(4)的上端与所述预制地梁(3)的下端相抵靠,通过旋转所述预制地梁托盘(4)来调节所述预制地梁(3)的水平高度,以保证所述预制地梁(3)高程一致;
所述预制地梁(3)上的所述通孔包括上通孔(301)和下通孔(302),所述上通孔(301)和所述下通孔(302)同轴设置且相互贯通,所述上通孔(301)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梯形通孔,以使得所述预制承力柱(2)和所述预制地梁(3)的接触面有坡度,便于压紧;
所述预制承力柱(2)的下端设置有榫头(202),所述榫头(202)被配置为插入所述预制地梁(3)上的所述通孔内;
所述锚具(6)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入地桩(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锚具(6)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制装配式框架建筑基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地梁托盘(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入地桩(5)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制地梁托盘(4)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制装配式框架建筑基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地梁(3)上设置有若干螺栓(7),所述螺栓(7)被配置为将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地梁(3)紧固连接;
所述拉索(1)为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制承力柱(2)、预制地梁(3)和预制地梁托盘(4)均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粘结预制装配式框架建筑基础节点的连接方法,首先将所述入地桩(5)拧入地基,再将所述拉索(1)的第一端插入所述锚具(6)的所述锚具孔(601)中,然后将所述锚具(6)拧入所述入地桩(5)的空腔中进行锚固;其次将所述预制承力柱(2)的下端插入所述预制地梁(3)的所述通孔内,二者吊装在一起;最后将所述拉索(1)的第二端插入所述预制承力柱(2)上的所述柱孔(201),至此所述入地桩(5)通过所述锚具(6)以及插入所述锚具(6)中的所述拉索(1)与所述预制承力柱(2)以及所述预制地梁(3)可拆卸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1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